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一《雨巷》教学设计高一《雨巷》教学设计高一《雨巷》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课外收集资料,了解戴望舒这一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及其创作。2、品味语言,感悟生活,认识《雨巷》寻梦者的彷徨,以及内心坚韧的追求。3、课内外有意地进行语言迁移训练,提高观察和读写听说能力,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制造性思维能力。学习重点:《雨巷》思想感情较复杂,象征色彩浓重,不容易理解,故重难点确定为:1、分析清楚意象所隐含的思想感情。2、弄清《雨巷》中寻梦者的彷徨、坚韧。课前准备:1、小组合作,收集关于作品的文字介绍和图信。2、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导入课题1、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你熟悉杜牧的《山行》吗?能给大家朗诵吗?你熟悉马致远的《秋思》吗?能给大家朗诵吗?你能说说你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吗?2、资料沟通并谈感受。各小组投影展示,边看图片边作介绍边谈感受(老师适时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展示出来)。收集资料时,你有什么感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在配乐声中倾听内容,感受诗作内容。2、假如你来读某节,你将如何把握,给同学们说说,3、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诗作的内容吗?三、相互质疑,探究写作意图。1、将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四人一组,组内沟通,然后找出一个你们认为最难的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向其他组的同学提问。(学生思考,沟通、提问、答问)2、老师也设计了一些问题(投影展示)。有些问题同学们也已经问过,有些还需我们讨论一下。(1)雨巷有什么特点?渗透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戴望舒为什么用“丁香”来写姑娘?写姑娘时的“行”能否换成“徘徊”、“投吧”能否换成“谢”、“消了”能否换成“淡了”、“散了”能否换成“失了”请分别说说你自己的看法。(3)“丁香般”的姑娘可能寄予着作者什么情感?(4)“我”着墨并不多,但给人印象特深,为什么?(5)“我”、“姑娘”找寻下去的结果会是什么?师:刚才针对课文进行了探究,我想大家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了解了吧?谁来给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四、启发联想这样的心、这样的情,你熟悉吗?让我们联想一下自己的阅读经历、人生旅途也曾感受过的“雨巷”的情感。五、拓展迁移人类该有怎样的情怀才能走出“雨巷”?六、作业1、请记录下自己读完后的感受,或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说的话。2、自选题(三选一)(1)配乐朗读(2)搜集戴望舒的诗歌,制作戴诗专题汇报。(3)给读者写一封荐读《雨巷》的信。附:板书设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雨巷悠长、寂寥、颓圮—黑暗、沉闷的现实希望逢着我高一《雨巷》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3.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朦胧诗的特点2.把握作者情感3.丁香姑娘的含义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教学方法)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2.启发法:通过图画进行引导启发3.探讨法:制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导入新课(沟通导入):采纳幽默回顾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中导入新课──前些天我们学校有人把一首古诗给改了这首诗的名字叫“春晓”。“春晓”被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大家知道后两句吗?(洒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学生笑──调动气氛》上星期又有一位同学把一首现代诗给改了,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诗吗?(学生沉默或答错),大家都不知道?恩这让我感到很兴奋,因为这样我就知道这首诗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改的,这首诗改的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我给大家念几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想到是那首诗被改: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蚊子装饰了你的床帐,你装饰了蚊子的梦。(**根据自己学校教学楼的名字自行修改)(引导学生回忆起“断章”)断章是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是一种追求朦胧意境,注重暗示,注重象征,善于用意向表达意境的立意多元化的诗,而意象是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