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应⽤题的10个套路,这套游戏卡帮你全搞定▲点击上边i陪娃,回复“陪娃▲⼜到了期末复习考试的时间,如果说语⽂和英语需要平时多积累,那么数学就可以通过有效的复习达到快速提分,尤其是试卷上占⽐最⼤的应⽤题,只要能把常见题型都吃透,考⾼分就不成问题。今天芊妈就把以前整理的⼀套游戏卡拿出来,帮孩⼦总结应⽤题的题型最合适了。我⾃⼰⼀直有给芊读数学故事书的习惯,以前也给妞们团过⼏套不错的数学故事书,不过总觉得团的时候有种⼼⾥知道好但是道不出来的感觉。后来芊上⼩学后,当我看见她数学课本⾥的应⽤题时,突然明⽩,那些数学故事书就是应⽤题啊。让孩⼦把故事(⽣活)中的数学规律提炼出来,就是应⽤题的本质。⽐如这本乘法的书,讲的是⽣⽇趴,每个⼈需要盘⼦、碟⼦和果汁杯三个餐具,萨利邀请了五个朋友,连同她⾃⼰就是六个⼈,那么⼀共需要的餐具数量就是3×6=18个。不过芊妈发现,美国⽼师不只是给孩⼦简单的念念数学故事,她们还会专门针对数学应⽤题进⾏练习,我去美亚搜了搜,发现了好多练习册。不过那些都是英⽂的,买回来给孩⼦练习有点费劲,所以这次我们结合天朝的数学教育新标,研究了⼩学⼀年级应⽤题的⼏⼤套路,给孩⼦们整了⼀套《数学应⽤题游戏卡》,上学的孩⼦就可以⽤来复习查漏补缺,⼩⼀点的孩⼦从4-5岁也可以开始玩,为以后学数学打好基础。⼩学1年级主要是学习加减法,不仅要学习加减法的计算,还要让孩⼦理解加减法⾥蕴含的数学思维。⼆者结合,即不耽误应试,也不耽误孩⼦拥有真正的数学思维。⽽⼀个⼩⼩的加法就蕴含同类相加、异类相加、基数相加和序数相加4种数学思维,⽐如排队题就是最典型的序数相加思维。看下⾯这道题,讲的是⼩朋友们排队做操。解题的时候,按照题⽬的意思,画出⼀列正在排队的⼩朋友,把数字标在下⾯,数字之间的位置关系,⽤箭头来表⽰,最后数⼀下,就得出了答案,算式写出来就是2+3=5。“第2个”表⽰位置,“第3个”表⽰顺序关系,⽤箭头来表⽰这个顺序位置关系的过程,就是序数相加的思维过程。⽽减法做为加法的逆运算,蕴含的数学思维⽐加法还要多,⼀共有四⼤类六种:数量减少(求剩余和减少型)、整体与部分、数量求差(同类求差和异类求差)、序数相减。同⼀类的两种思维过程也是有区别的,⽐如,同样是数量减少的题⽬,减少后物体还存在的,就是减少型思维,减少后物体不存在了,⽐如⾷物被吃掉了,就是求剩余的思维过程。⽐如这两道题,吃草莓的题⽬就是把草莓吃掉了,⽽猴⼦跑了的题⽬中,猴⼦还存在,只是不在树上了,所以左边的题⽬就是求剩余的数学思维,⽽右边的题⽬是减少型的数学思维。那⼩学⼀年级应⽤题是不是也是这⼏种套路呢?1、涵盖⼩学1年级应⽤题的10⼤题型,让孩⼦逐个攻破所有加减法题⽬的套路。这套游戏卡,全部是针对⼩学1年级加减法应⽤题的10种题型套路设计的,孩⼦可以拿来练习20以内的加减法应⽤题。这10种应⽤题的题型套路,分别代表加减法的10种数学思维,芊妈会在后⾯挨个说明。①这套游戏卡共有68张,⼀张卡⽚⼀道练习题,按照题⽬类型设计,每类题⽬有4个或8个练习题。②包括加法4个套路和减法6个套路的题⽬。加法应⽤题的4个套路分别是:同类相加、异类相加、基数相加和序数相加其中同类和异类相加⼜分为两个加数和三个加数。减法应⽤题的6个套路分别是:求剩余、减少型、整体与部分、同类求差、异类求差和序数相减序数相减部分,从难易程度上⼜分为基础版和进阶版。③还有⼀类题⽬,设计了⼀些⼩陷阱,是专门教孩⼦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的。审题类的题⽬加减法各有三个,都是易混淆的,句⼦中给的信息会⼲扰孩⼦的判断,想要得出正确结果,先得仔细分辨出有⽤的信息才⾏。④DIY题卡,除此之外,加减法还各有⼀张空⽩的卡⽚,如果这些练习题孩⼦都做完了,妞觉得孩⼦还有哪⼀类题⽬没掌握扎实,就可以拿来出题。⑤这套游戏卡有中英⽂两版,孩⼦还能学习加减法的英⽂数学词汇和表达⽅式,妞们各取所需。除了序数类的加减法没有翻译成英⽂,其他类型的加减法题⽬都有中英⽂两个版本,做应⽤题的时候,孩⼦顺道就学习了加减法的英语句型。⽐如,加法的句型Howman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