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核与PTS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93k7B077730柏雪丽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指对亲身经历或目睹的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剧烈反应。人们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已有100余年历史,曾被冠名为“炮弹休克”、“战争神经症”等。[1]主要有重新体验创伤、回避、过度警觉等三组主要症状。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的病理性重现和不自主地反复回想是PTSD最具特征性的症状,包括梦魇、闪回记忆、创伤幻觉重现;回避症状包括故意遗忘、不愿谈论或回想;过度警觉症状包括严重的惊恐反应、睡眠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杏仁核主司恐惧可能与PTSD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杏仁核的组成和功能•杏仁核(Amygdale)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颞叶内,在颞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下丘脑和侧脑室的中间,形似杏仁。通常分为3个主要核群:内侧皮质核(MeA)、基底外侧核群(BLA)和居前二者之间的中央核(CeA)。人的双侧杏仁核体积无明显差异,男性杏仁核平均体积均大于女性。杏仁核•杏仁核接受许多核团的纤维传入,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刺激中央核或内侧核可引起呼吸、心跳、血压、呕吐等内•脏反射。说明杏仁核的部分结构参与了内脏活动的调节。•尤其要指出的是,所有感觉系统的信息都被传至杏仁•核,特别是杏仁核的外侧基底核。不同的感觉系统在杏仁•核有不同的投射模式。杏仁核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使来•自各个感觉系统的信息在此进行整合。杏仁核投射到包括•下丘脑在内的广泛脑区,调控多种生理反应。动物研•究表明杏仁核是恐惧形成和表达的关键中枢,人类研究证•实和深化了杏仁核在恐惧中的作用机制。杏仁核是恐惧学•习和记忆中重要的外界感觉输入和中枢运动输出的中间结•构,其中杏仁基底外侧复核和中央核被认为是恐惧学习和•记忆中重要的中枢,在介导应激相关的记忆损害尤其是闯•入性记忆起了重要作用。杏仁核内的神经化学递质主要有: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一氧化氮(NO)、环一磷酸鸟苷(cGMP)等。•杏仁核基底外侧核群中有胆碱能纤维分布,在杏仁核点燃过程中其功能的改变尤其重要。杏仁中央核中含有大量多巴胺(DA)能神经纤维闭,杏仁核中既含有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又含有抑制性氨基酸GABA,二者之间的协调平衡对杏仁核功能的正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杏仁核的大部分核团都含有NOS阳性神经元。最近研究发现杏仁核神经元存在GR和MR,而PTSD病人血中糖皮质激素反常性降低,使人们注意到杏仁核与PTSD发病机制可能有一定相关性。大脑学习记忆区杏仁核与PTS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随着自然灾害、重大交通事故、社会暴力和战争等意外的增多,PTSD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于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如巨大灾害⋯(海啸、空难、矿难、洪灾等)、战乱、恐怖事件、交通意外、虐待等引起的巨大痛苦或受惊吓、遭受悲剧引发的精神、身心症状的持续状态或焦虑综合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生存质量,故引起PTSD研究者的极大关注。PTSD导致杏仁核神经元MR.GR及MR/GR发生改变•临床研究发现,PTSD患者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glucocorticoid,GC)异常低下。皮质酮主要通过作用于MR和GR这两种核受体发挥基因转录调节作用。杏仁核是GC的靶点,杏仁中央核和皮质内侧核群都有MR和GR的表达,MR的表达明显弱于GR。MR和GR的存在提示CeA和MeA与能够对GC的基础和应激水平进行调节。这种调节作用与海马及前额皮质这些反馈抑制区的作用有实质上的区别。目前认为杏仁核上的GR对应激调节发挥正反馈的作用。研究PTSD样大鼠CeA的MR和GR的变化,能进一步揭示PTSD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发现大鼠急性刺激后(SPS后24h)CeA的MR、GR表达为明显下调,而MR/GR值明显升高。PTSD样大鼠(SPS一7d)CeA神经元突起增多,MR、•GR表达降低,MR/GR值升高,揭示CeA处MR、GR的表达变化及MR/GR值失衡可能是引发PTSD症状和HPA轴调节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通过MR和GR调节多种神经功能。HPA轴的负反馈调节的产生是通过MR和GR双重受体系统调节的。GC与MR结合亲合力约是与GR的十倍。低水平GC首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