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课堂10分钟练习1.(对应考点一)在密闭容器中于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2SO2+O22SO3当达到平衡时通入18O2,再次平衡时,18O存在于()A.SO2、O2B.SO2、SO3C.SO2、O2、SO3D.O2、SO3解析:可逆反应的特点为不可能完全转化。由于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加入18O2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这样在SO3中就含有了18O,而含18O的SO3也有一部分分解,会使18O进入SO2,故再次平衡时三者中都含有18O,C选项正确。[答案:C2.(对应考点二)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气)+2Y(气)2Z(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2nmolY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①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反应是否到达平衡无关;②和③均表明正、逆反应速率达到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v(Y)生成=2v(Z)生成,不符合化学计量数关系,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答案:C[3.(对应考点二)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3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解析:如果v(正)与v(逆)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而v(正)∶v′(正)或v(逆)∶v′(逆)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答案:C4.(对应考点一)N2+3H22NH3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2、H2不再化合B.N2、H2、NH3浓度不再变化C.N2、H2、NH3的质量相等D.改变条件,N2、H2、NH3的浓度也不再变化解析: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有“逆、等、定、动、变”,其中“动”是说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表面上看好像反应停止了,实际上正逆反应都在进行,只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因此A选项不正确;“定”是说平衡时各组分的含量或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而不是说它们的含量或质量都相等,故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变”是说条件改变时,原平衡将会被破坏,N2、H2、NH3的浓度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故D不正确。答案:B5.(探究题)某研究性小组决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证明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平衡状态”。取5mL0.1mol/L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mol/LFeCl3溶液2mL,发生如下反应:2Fe3++2I-―→2Fe2++I2。为证明该反应具有可逆性且具有限度,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反应液,滴加AgNO3溶液,发现有少量黄色沉淀(AgI),证明反应物没有反应完全;②再取少量反应液,加入少量CCl4振荡,发现CCl4层显浅紫色,证明萃取到I2,即有I2生成。综合①②的结论,他们得出该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反应限度。(1)老师指出他们上述实验中①不合理,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步骤②适合检验生成I2较多的情况,还有一种简便方法可以灵敏地检验是否生成了I2,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为证明化学反应2Fe3++2I-―→2Fe2++I2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可以考虑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存在着这四种离子。从反应物的量考虑,I-是相对过量的,故不能检测到存在I-,即认为反应具有可逆性,为检验的方便、典型,只需检验最终溶液中还存在着Fe3+和I2即可,分别可采用KSCN溶液、淀粉溶液(或CCl4萃取)等合理方法。答案:(1)该反应中KI过量,故不能直接检验是否存在I-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证明还有Fe3+未完全反应(2)取少量反应液,滴加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说明生成了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