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重点1、长度的测量2、会求平均速度难点1、选取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2、长度测量中的估计值课堂活动设计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如图所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以为参照物,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的。(2)如果汽车的速度表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km/h,1h后乘客离此地km。(3)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80km/h,行驶200km,所经历的时间为h。随笔自学交流,初步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单位。①国际单位:______。②常用单位及换算。1km=___m=___mm=___um=____nm1m=___dm=____cm(2)测量工具:刻度尺。①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如图,刻度尺的量程______,分度值_____。感知②测量时:四会。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_____和_______选择。b.会放:_________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不能_____。c.会读:读数时,视线要_____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会记:结果有_____和_____。如图所测量的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2.时间的测量:(1)单位及换算:1h=___min=______s。(2)测量工具:钟表。3.误差:(1)概念: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差别。(2)减小方法。①_________求平均值。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3)误差和错误:_____可以减小,_____可以避免。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_____的变化。2.参照物:(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作为_____的物体。(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_____。三、速度及平均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___________,路程___的运动得快。(2)相同路程,比较_________,时间___的运动得快。2.速度:(1)意义:描述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2)定义:___________之比。(3)公式:。(4)单位及换算:1m/s=____km/h。(5)类型。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_____的运动。②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_____的运动。3.平均速度及测量:(1)平均速度:总路程与总时间的___。(2)测量原理:___________。合作探究,点拨释疑一、长度的测量1、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1)选。①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大于物体的长度。②刻度尺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且要考虑测量的可行性。(2)放。①对齐零刻度线。②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对齐或平行。③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3)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以其他整刻度线为“零”起点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等于终端刻度值减去“零”起点刻度值。(4)记。①估读时,若被测物体的末端和整刻度线对齐,估读数字是“0”。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最后记录的结果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测量值一致。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当待测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实现间接测量。选择设计测量方案时应遵循简便易行、误差越小越好的原则。1.累积法(也叫测多求少法):在待测物体的长度很小,而测量用的刻度尺精确度又不够时,可以先测出若干个和它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然后用总长度除以这些物体的个数,就得到待测物体的长度。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选择原则:2、和静止的判断:3、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2)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3)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4、静止:如果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即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相同。三、速度的相关计算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3)在时间及路程都不同时,比较单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