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VIP免费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_第1页
1/3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_第2页
2/3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_第3页
3/3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吴安华,罗晓燕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湖南长沙410008)关键词: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论证医学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529(2002)1120875203在2001年,美国制定了《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intravascularcatheter2relatedinfections)。该指南由美国感染病学会(ID2SA)、美国危重医学学会(ACCCM)、美国医院流行病学学会(SHEA)共同制定。并同时在《美国感染控制和医院流行病学杂志》(InfectionControlandHospitalEpidemiology)、《临床感染病》(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静脉护理杂志》(JournalofIntravenousNursing)发表。内容新颖实用,现择要介绍。1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导管定植(cathetercolonization):导管顶部、皮下导管部分或导管腔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有微生物显著生长。静脉炎(phlebitis):导管出口部位出现硬结或红斑,发热和疼痛或压痛。出口部位感染(exit2siteinfection):分为临床定义和微生物学定义。临床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压痛;可能伴有其他感染征象或症状,例如发热或出口部位溢脓,可有或无伴发的血流感染。微生物学的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中培养出微生物,可有或无伴发的血流感染。隧道感染(tunnelinfection):指来自导管出口部位2cm内,沿皮下隧道导管路径的触痛、红斑和硬结,可有或无伴发血流感染。袋感染(pocketinfection):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袋的感染性积液;常有袋上方部位触痛、红斑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有或无伴随血流感染的发生。血流感染(bloodstreaminfec2tion):分输注液相关血流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输注液相关血流感染是指从输注液和经皮肤采集的血培养出一致的微生物,无其他确定的传染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配置血管内装置患者的细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和至少有1次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颤和低血压)和无明显的其他血流感染源(除导管之外)。至少包括以下各项中的1项:有1次半定量(每导管节段≥15CFU)或定量(每导管节段≥102CFU)导管培养阳性,从导管节段和外周血中分离出相同的微生物(种属和抗生素敏感性);同时有≥5∶1的定量血培养结果(中心静脉导管比外周静脉);阳性时间差(例如中心静脉导管血液培养阳性比外周血液培养阳性至少早2h)。收稿日期:2002203225;修订日期:20022062192诊断血管内导管感染的一般建议2.1导管培养应仅在可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进行导管培养(B2�);推荐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导管培养(A2�);不推荐进行肉汤定量导管培养(E2�);当培养中心静脉导管节段时,导管顶端和皮下节段均应进行培养(B2�);对可疑肺动脉导管感染,应进行引导器顶端培养,这是因为与肺动脉导管顶端培养相比前者阳性率更高(A2�);如有条件,考虑用吖啶橙白细胞Cytospin作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快速诊断(B2�)。2.2血液标本培养对新发生所有可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应取两份血标本进行培养,其中至少1份经皮肤采血(A2�);推荐将配对定量血培养或配对连续监测培养阳性时间差的定量血培养用于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尤其是不能移除长期导管时(A2�)。3诊断和处理血管内导管感染的特别建议3.1外周静脉导管如果怀疑短程外周导管感染,应移除导管,应用半定量法培养导管顶端,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前应取两份不同的血标本作培养(A2�);如有局部感染的征象,出口部位的任何渗出物均应作革兰染色和培养(A2�)。3.2非隧道中心静脉导管3.2.1有发热和轻至中度疾病的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不应常规移除(D2�)。3.2.2如果患者在导管出口部位出现红斑和化脓或有脓毒症的临床征象,应移除其中心静脉导管(B2�);如果血培养结果阳性或中心静脉导管由导丝更换且根据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结果发现显著的微生物定植,应移除导管,并在新的位置重新放置(B2�)。3.2.3没有持续血流感染证据的患者或如果感染微生物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时,和没有可疑局部或转移性并发症时,中心静脉导管应保留(C2�)。3.2.4因为近来已报道了较高的心内膜炎并发率,如无禁忌应使用经食管超声波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