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曲线与方程[考纲解读]1.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能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重点)2.能够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并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两种常见题型:①根据曲线确定方程,可用待定系数法;②求轨迹方程,可用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相关点法)、参数法.(难点)[考向预测]从近三年高考情况来看,本讲是高考中的一个命题热点.预测2020年高考将会有以下两种命题方式:①用定义法求曲线的方程;②由已知条件直接求曲线的方程.题型为解答题中的一问,试题难度中等偏上.考查知识点多,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运算变形能力.解题时注意函数与方程思想及等价转化思想的应用.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1.概念辨析(1)f(x0,y0)=0是点P(x0,y0)在曲线f(x,y)=0上的充要条件.()(2)方程x2+xy=x的曲线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3)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2=y2.()(4)方程y=与x=y2表示同一曲线.()答案(1)√(2)×(3)×(4)×2.小题热身(1)已知点A(-2,0),B(3,0),动点P(x,y)满足PA·PB=x2-6,则点P的轨迹是()A.圆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答案D解析 PA=(-2-x,-y),PB=(3-x,-y),则PA·PB=(-2-x)(3-x)+(-y)2=x2-6,化简得y2=x,轨迹为抛物线.(2)方程x=所表示的曲线是()A.双曲线的一部分B.椭圆的一部分C.圆的一部分D.直线的一部分答案B解析x=两边平方,可变为x2+4y2=1(x≥0),表示的曲线为椭圆的一部分.(3)已知点P是直线2x-y+3=0上的一个动点,定点M(-1,2),Q是线段PM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M|=|MQ|,则Q点的轨迹方程是()A.2x+y+1=0B.2x-y-5=0C.2x-y-1=0D.2x-y+5=0答案D解析设Q(x,y),则P为(-2-x,4-y),代入2x-y+3=0得2x-y+5=0.(4)已知M(-2,0),N(2,0),则以MN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P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答案x2+y2=4(y≠0)解析由题意得点P的轨迹是以线段MN为直径的圆(除去M,N两点),其圆心坐标为(0,0),半径r=|MN|=2,所以点P的轨迹方程是x2+y2=4(y≠0).题型定义法求轨迹方程1.过点F(0,3)且和直线y+3=0相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A.x2=12yB.y2=-12xC.y2=12xD.x2=-12y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动圆圆心到点F(0,3)和直线y=-3的距离相等,所以动圆圆心的轨迹是以F(0,3)为焦点,直线y=-3为准线的抛物线,其方程为x2=12y.2.如图所示,已知点C为圆(x+)2+y2=4的圆心,点A(,0).P是圆上的动点,点Q在圆的半径CP所在的直线上,且MQ·AP=0,AP=2AM.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解由(x+)2+y2=4知圆心C(-,0),半径r=2. MQ·AP=0,AP=2AM,∴MQ⊥AP,点M为AP的中点,因此QM垂直平分线段AP.如图,连接AQ,则|AQ|=|QP|,∴||QC|-|QA||=||QC|-|QP||=|CP|=2.又|AC|=2>2,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点Q的轨迹是以C(-,0),A(,0)为焦点,实轴长为2的双曲线.由c=,a=1,得b2=1,由此点Q的轨迹方程为x2-y2=1.条件探究若将举例说明2中的条件“圆C的方程(x+)2+y2=4”改为“圆C的方程(x+)2+y2=16”,其他条件不变,求点Q的轨迹方程.解由(x+)2+y2=16知圆心C(-,0),半径r=4. MQ·AP=0,AP=2AM,∴QM垂直平分AP,连接AQ,则|AQ|=|QP|,∴|QC|+|QA|=|QC|+|QP|=r=4.根据椭圆的定义,点Q的轨迹是以C(-,0),A(,0)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由c=,a=2,得b=.因此点Q的轨迹方程为+=1.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适用条件及关键点(1)求轨迹方程时,若动点与定点、定线间的等量关系满足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直接根据定义先确定轨迹类型,再写出其方程,见举例说明1,2.(2)理解解析几何中有关曲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3)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还要看所求轨迹是否是完整的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如果不是完整的曲线,则应对其中的变量x或y进行限制.见巩固迁移.△ABC的顶点A(-5,0),B(5,0),△ABC的内切圆的圆心在直线x=3上,则顶点C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答案-=1(x>3)解析如图,|AD|=|AE|=8,|BF|=|BE|=2,|CD|=|CF|,所以|CA|-|CB|=8-2=6.根据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