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磁生电的探索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过程,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2.通过实验,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重点、难点)3.了解法拉第及其对电磁学的贡献,认识发现磁生电现象对推动电磁学理论和电磁技术发展的重大意义.电磁感应现象1.历史的回顾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它提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2.实验观察(1)没有电池也能产生电流: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2)磁铁与螺线管有相对运动时也能产生电流:在条形磁铁插入或螺线管的瞬间,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条形磁铁在螺线管中保持不动时,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如图所示.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4.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电生磁与磁生电的正确揭示,展现了电与磁间的密切联系和对称统一,为电磁学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电磁技术的发展,引领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1.思考判断(1)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的现象之后,激发人们去探索“磁生电”的方法.(√)(2)英国科学家牛顿一直坚持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历时近十年的探索,终于获得了成功.(×)(3)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感应电流.(√)2.合作探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这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否一定发生了变化?【提示】只要有感应电流产生,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一定发生变化.电磁感应现象1.由于磁场变化而引起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1)由于磁场和闭合回路的相对运动改变磁通量,如图甲所示,当磁铁向下移动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甲乙(2)由于电流改变而改变磁通量,如图乙所示,当直线电流I增大时,线圈abcd中的磁通量增加.2.磁场不变,由于处在磁场中的闭合电路的面积S发生变化而引起磁通量的变化(1)闭合回路与磁场的夹角保持不变,改变闭合回路的面积,如图甲所示.用力将闭合金属弹簧圈拉大的过程,线圈磁通量减小.(2)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使闭合回路磁通量改变,如图乙所示.当导体棒ab向右运动时,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减小.(3)由于闭合回路和磁场的夹角改变从而改变有效面积,如图丙所示,线框abcd绕OO′轴转动.(4)由于磁场和处在磁场中闭合回路面积都发生变化时,引起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例】如图所示,在有界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线圈abcd垂直磁场放置,现使线圈做如下几种运动:(a)向上加速平移(未出磁场),(b)匀速向右平移,(c)绕ab边旋转90°,其中线圈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________.思路点拨:在判断是否有感应电流时,除了确定是闭合电路外,要着重判断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是否变化,以及和磁感线的夹角是否发生变化,以确定磁通量是否变化,从而确定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解析]要判断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则需判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在(a)中,穿过线圈平面的磁感线始终与线圈平面垂直且线圈在磁场中的面积未发生变化,所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变化,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产生.在(b)中,线圈平移出磁场的过程中,在磁场中的面积逐渐减小,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在减少,所以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在(c)中,线圈从图示位置绕ab边转动90°的过程中,线圈面积不变,但磁感线与线圈平面的夹角越来越小,穿过线圈的磁感线条数在减少,故磁通量越来越小,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答案](b)(c)磁通量是指在磁场中穿过某一面积S的磁感线条数,所以在判断穿过回路的磁通量是否变化时,可以通过判断穿过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是否变化来分析判定.1.一个闭合的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的原因可能是()A.线圈周围一定没有磁场B.线圈周围虽然有磁场,但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太小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一定为零C[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而不是看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否为零,由于该线圈是闭合的,则没有感应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