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目标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3、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过一时期的社会变化。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5、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一、题组训练一(问题习题化)1.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者分别是()A.启汤B.启盘庚C.禹盘庚D.禹汤2.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A.李冰父子B.刘备C.诸葛亮D.郑国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A.晋文公B.齐桓公C.秦穆公D.宋襄公4.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了哪—时期的现象()A.春秋争霸B.战国形势C,秦朝统一D.三国鼎立5.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是从哪一个诸侯国中分裂出来的()A.齐国B.楚国C.秦国D.晋国6.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7.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秦国国君是()A.秦孝公B.秦穆公C.秦始皇D.秦二世二、知识点梳理1.夏、商、西周更替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夏商西周2.禹死后,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制代替了制,变成了。3.分封制的目的、内容、意义?4.商朝青铜器的代表?5._______年,迁都,史称“东周”,东周分为和。战国初期,、、、三家瓜分晋国。6.春秋著名霸主有哪些?为什么齐桓公能首先称霸?春秋争霸的影响?7.“战国七雄”指。8.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进攻的是。出自该战役的成语是。9.商鞅变法的时间、国君、内容、作用、成功还是失败?三、题组训练二(知识网络化)1.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都是()A.国君残暴,统治腐朽B.取而代之的君王英明C.后起朝代制度先进D.国家实力衰落2.分封制的作用不包括()A.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B.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C.教育感化民众D.密切了西周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变法。他的变法措施中体现了()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4.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的作用是()A.防洪防水B.防洪蓄水C.防洪灌溉D.蓄水防旱5.关于商鞅变法发生的根本原因,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商鞅的诚信魅力B.秦孝公的坚定支持C.地主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私有制D.生产力发展6.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来源于历史故事。请将以下成语与相关的历史故事用线连起来卧薪尝胆城濮之战纸上谈兵国人暴动退避三舍吴越争霸道路以目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四、题组训练三(中考链接)1.(2013·济宁)“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2.(2014·聊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作则速”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A、分封制的推行B、百家争鸣的活跃C、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D、合纵联横的开展3.(2014·菏泽)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A.燕、楚、齐、秦B.燕、齐、秦、楚C.齐、秦、楚、燕D.楚、燕、齐、秦12344.(2015·滨州)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竞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5.(2015·成都)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下列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奖励耕战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6.(2015·聊城)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A.没有变革土地制度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D.违背了历史潮流7.(2015·江西)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个时期()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汉8.(2011·福建泉州)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材料商鞅变法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