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西周的兴亡导学案第5课西周的兴亡【目标要求】一、识记与理解:了解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西周结束时的国王、时间;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并初步理解实施的意义。二、能力与方法:通过课前分小组布置学生查找“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烽火戏诸侯”两个历史故事及其讲述,以及课后布置学生制作西周主要诸侯国分布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叙述表演能力;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武王伐纣的性质和胜利原因,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现象,初步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掌握一种历史地图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公元纪年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朝的灭亡、西周兴起和结束的学习,认识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政权存亡的影响。通过对周武王与周幽王的对比,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对西周的政治经济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西周王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预习导学】1.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后,建立了周朝。周前期的都城在_______,历史上称为西周。2.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________、_______以及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封国国君享有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土地和人民的权力。但他们必须承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期朝见周王,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贡献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服从周王调遣_____________等义务。不承担义务者,将受到惩罚。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西周末期各种矛盾空前激化,___________年,犬戎攻破镐京,____________被杀死,西周至此结束。【问题探究】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这种事例比比皆是。请举出夏商周时期各一件史实说明“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例题精析】1.“‘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解析】通过仔细阅读题干材料,从题干“封邦建国”可看出是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时实行的。故符合题意,应选D。2.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_________产生的。()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分封制内容的掌握。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子弟、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当时分封的诸侯国有齐、鲁、燕、宋等。故选C。【目标检测】1.成语生动形象,言简意赅。通过成语“反戈一击”,我们可了解下列哪朝的历史?()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A.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B.平民和奴隶反抗压迫的斗争C.奴隶主贵族领导推翻暴君的斗争D.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争夺战争3.下列制度中,不属于西周时期的一项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宗法制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C.巩固奴隶主政权D.巩固原商朝地区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实质是()A.奴隶制土地制度B.奴隶制政治制度C.奴隶制等级制度D.巩固奴隶制制度6.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C.实行分封制D.压迫奴隶和平民7.传统史书多将西周的灭亡归咎于褒姒,你认为真正的原因应是()①周幽王昏庸,诸侯离心离德②太子宜臼没有能力③申候联合犬戎族,势力强大④诸侯国不喜欢褒姒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②③④8.昏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幽王D.周平王9.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些地名的由来从历史上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1)这些地名的由来与西周的什么制度有关?(2)西周的周王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3)请解释这种制度有何含义。【质疑反思】【预习导学】1.镐京;2.子弟亲戚;3.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式,财宝,财产,出兵作战;4.鲁、齐、燕、晋、宋;5.公元前771年周幽王。【问题探究】例如商纣王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