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二节新文化运动教案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先进人物奋斗的结果。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会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考试内容与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文化发展、社会进步所发挥的作用。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教学建议: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探索行动及其结果。然后教师总结设问: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用心爱心专心教师先解释标题: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关于“《新青年》的新觉醒”一目,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新文化运动兴起。建议教师: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思考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其爆发有历史的必然性。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46的学习思考:为什么说复古尊孔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为下面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时突破重点做铺垫。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同时多媒体展示:《青年杂志》图片、有关人物图片及生平资料。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蔡元培的学术方针及其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关于“高扬科学民主大旗”一目,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新文化运动是在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他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所以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⒈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陈独秀和李大钊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分析归纳: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提倡科学和民主?它们的提出有什么意义?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教师可先设问: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为什么要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