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的统一、隋炀帝开凿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资料的积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了解“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通过阅读材料、资料对比,小组讨论,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生命教育目标通过对“大运河开凿以及通航的影响”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白创造历史辉煌的是人民群众,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创造精神的人,就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二、教材分析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将要把学生带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灿烂时期。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自豪的时代。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而又极其重要的年代。本课主要叙述了隋的统一和隋开凿大运河两个重要内容。教学重点贯通南北的动脉教学难点1.隋统一的条件。2.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三、学情分析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前期的基本情况,弄清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上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简单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中国古代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特别回顾了南北朝的历史线索,导入“隋的统一”。新课学习(一)、隋的统一本目分四个板块:隋的建立、隋的统一、隋的疆域、隋的富庶“隋的建立”: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以及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帮助学生对杨坚建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杨坚这一重要历史人物有一个初步认识。“隋的统一”: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涉及三个问题,即隋统一的条件、经过和影响。关于隋统一的条件既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然后请1-2名学生典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最后教师再把归纳整理出的结论通过板书显示出来,供学生参考。“隋的疆域”:指导学生阅读“隋疆域图”,指出隋的都城和重要城市。“隋的富庶”:学生阅读教材后,简单介绍有关“隋的富庶”的具体实例,教师提问:隋的富庶与大运河的开凿有无必然联系呢?从而,巧妙地过渡到下一目的学习(二)、贯通南北的动脉本目分三个板块: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大运河通航的影响“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归纳各组意见,通过板书显示出来。“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教师提供一段大运河视频,一张地图,若干运河风光图,再结合教材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一种简单而便于记忆的方法来介绍大运河,然后与同学分享交流。可把大运河的基本内容归纳为:“54321”五个阿拉伯数字,这样便于记忆。即沟通五大水系、开凿四段运河,共有三个支撑点、全长两千多公里,成为一条贯通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开凿及通航的影响”:教师读出一段材料,出示两张国外运河图片,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思考讨论,就“大运河开凿及通航的影响”发表自己的观点。(重点落脚“创造力”发言)(三)、巩固与练习1.画出大运河四段起止的示意图,并作简要的文字说明。2.隋朝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3.材料阅读题:《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是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指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