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全过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2)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呼吸运动的过程(2)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2、教学难点:(1)呼吸运动的过程(2)扩散作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三、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1、呼吸运动电动模型2、设计、制作呼吸运动模型3、软尺4、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Ⅰ、引入:我们在第一课时就知道食物中储存的能量要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及产生二氧化碳,那么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主要依靠哪个器官?(生答:肺)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叫做呼吸,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呼吸的全过程Ⅱ、讲授新知识:一、肺通气人体将外界空气吸入到肺,确切地说是吸入肺泡,然后呼出肺泡内的气体。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也叫肺通气。那么肺通气是怎么样完成的呢?<活动1>测量胸围现在请同学们深吸一口气,再呼出气体,感觉胸围有什么不同?生:胸围吸气时扩大,呼气时缩小师:这只是大家的感觉,现在我们来测量一下,看看胸围是否有变化(请两个同学到前面,一个做模特,一个帮计数)回忆旧知识,引出新课题用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及趣味性直观印象,及时总结图片:胸廓结构图吸气时(cm)呼气时(cm)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活动小结:从刚才的测量我们看出,人在吸气时胸围扩大,呼气时胸围减小,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呢?我们来了解一下胸部的结构结合图片找出脊柱、肋骨、胸骨、肋间肌、膈肌,它们共同构成了胸廓。(用手架出空间结构,强调胸廓是密闭的)我们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胸廓扩大合缩小的运动就是呼吸运动,人为什么会产生呼吸运动?<活动2>观察呼吸运动时胸廓变化这是一个人体在进行呼吸时的模型,在这个模型当中,分别指出脊柱、肋骨、胸骨、肋间肌,然后让同学们观察,肋间肌可以收缩和舒张,灯亮时,代表肋间肌收缩,灯灭时,代表肋间肌舒张。请同学们观察,肋间肌收缩和舒张时肋骨、胸骨各有什么变化,回答幻灯片的问题活动小结:flash展示,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活动3>拿出自制模型,结合图片讲时,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说明下拉时代表膈肌收缩,上推代表膈肌舒张,演示实验,回答幻灯片问题活动小结:人体在吸气时候,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扩大;人体在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缩小小结肋间肌膈肌胸廓结果收缩收缩扩大吸气舒张舒张缩小呼气因此,得出通过呼吸运动完成了肺通气二、肺的换气肺通气只完成了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那肺泡内的气体是怎样到达组织细胞的呢?<活动4>拿出空气清新剂喷洒,问同学们闻到什么味道?(前面同学先闻到,后面同学后闻到)模型与实际相结合直观印象,及时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直观印象,及时总结表格总结直观印象,及时总结图片: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讨论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出示图片,妈妈做菜,小朋友闻到做菜的香味活动小结:因为气体可以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动,这就是气体扩散,在肺泡内气体交换是如何实现的?氧含量二氧化碳含量肺泡高低毛细血管低高由于气体扩散,肺泡内氧气进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就是肺的换气原理:气体扩散结果: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往全身各处四、组织的换气根据表格提示,讨论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氧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毛细血管高低组织细胞低高由于气体扩散,毛细血管内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就是组织的换气原理:气体扩散结果:动脉血变为静脉血Ⅲ、小结:幻灯图表呼吸的全过程•1、肺通气•2、肺的换气•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