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页,总7页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画线的字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1.(2)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②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A.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B.盖天下之平久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C.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D.掇幽芳而荫乔木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答案】D【解析】(1)A项都是“幽深的样子”B项都是“大概”的意思C项都是“以前从前”的意思D项“掇幽芳而荫乔木”的“荫”译为动词“乘凉”“榆柳荫后檐”的“荫”译为动词“遮蔽、遮盖”故选D【答案】B【解析】(2)“道”的意思是“叙述”“其风俗之美”作“道”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此丰年之乐者”作“安”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作“知”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B【答案】B【解析】(3)B项“歌古讽今追忆前朝盛世道尽存亡之理”错误作者追溯滁州历史称赞宋结束战乱让天下太平其修养生息政策让百姓安居乐业【答案】(4)①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②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的政权哪能数得尽呢?【解析】(4)①尝曾经按查考、查究、查核升高登上②海内全国为是胜尽、完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2)同样是描绘三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试卷第2页,总7页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巅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答案】C【解析】(1)C项“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理解有误这里“井”是“村落”的意思“万井”引申为千家万户巴峡地形以丘陵、山地居多很难有“万亩良田”出现而且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缺少“出”的立体感在同一视野中“二水”与村落的搭配更有层次感【答案】(2)《晓行巴峡》运用“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运用了“猿鸣”的意象猿鸣极哀诗人通过猿的叫声渲染了巫峡的凄清表达了内心的凄凉和悲苦“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玉露”“枫树”诗人借此写出了秋天巫峡的凋零衰败之气表达了内心的凄苦【解析】(2)此题属于比较鉴赏题题干中已明确给出了比较的角度即意象和情感解答此题首先应该找出各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通过这些意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晓行巴峡》描写巴峡时选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万井”“二流”等色调明丽、富有巴峡乡土气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身处清丽的景物之中的闲适之情从诗歌最后一句“稍解别离情”分析可知诗人还抒发了淡淡的思乡之情“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心声相撞击产生惊惧之情渲染出巫峡的凄清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悲苦“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中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玉露”“枫树”秋天草木摇落一片萧条“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了一层败落景象定下全诗情感基调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凄苦三、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