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2.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3.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1.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的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重点)2.理解并评价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归纳并分析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难点)知识点一生平小传1.出身出生在希腊北部小城斯塔吉拉,父亲是马其顿王室御医。2.求学17岁时,到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心雅典求学,师从柏拉图。3.从教(1)公元前343年,出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2)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立吕克昂学园,他及他的弟子们被称为“逍遥学派”。4.寂然离世公元前322年,因病逝世。知识点二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1.治学思想注意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但是绝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尊重老师柏拉图。2.治学实践亚里士多德与同样研究修辞学的伊索克拉底学派商榷,与主持柏拉图学园的斯伯西波斯辩难,和智者学派交锋,和主张苦行的哲学家论争。知识点三百科全书式的大师1.研究方法广泛收集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分析综合得出论断。2.科学分类首次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和创造的科学三类。3.学科成就(1)逻辑学:认为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提出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2)政治学:划分了六种政体,提出了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3)伦理学:提出“中道”理论,鼓励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以理性为准绳。4.评价有人称他是“学者中的大师”,还有人称他是“所有真正思想家中的永恒巨人”。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1.贡献(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他在逻辑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中庸之道”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4)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2.局限性(1)作为一个哲学家,其基本哲学观常徘徊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之间。(2)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时时体现出其阶级思想的局限性。1.亚里士多德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和人类知识体系中多门学科的奠基人。下列与亚里士多德有直接关系的是()①吕克昂学园②阿卡德米学园③逻辑学④“中道”理论⑤苏格拉底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故和亚里士多德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⑤,①②③④均正确。【答案】D孔子“中庸”与亚里士多德“中道”的比较比较项孔子“中庸”亚里士多德“中道”不同点前提:个人服从传统道德前提:个人意志自由标准:“礼”标准:“正确的理性”归宿:“致中和”归宿:公正影响:追寻宗法制下的社会和谐影响:寻求社会公正,建立法制和民主制社会相同点(1)德行:至高美德(2)理性:适度原则(3)知性:反对折中主义2.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道”的共同之处有()①都将“中庸之道”看作是至高的美德②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③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地调和或折中④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反对过度和不及,认为“中庸”是最好的境界;“正确的理性”与孔子的观点不符,故排除④。答案选A项。【答案】A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材料二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