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分析摘要:农村金融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热点问题。村镇银行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多元化的需求,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毛肚,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新农村建设。本文以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为出发点,选取了在村镇银行发展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浙江省村镇银行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村镇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乃至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希望借此研究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一、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一)村镇银行概念村镇银行是银监会批准的,按照银监会的制度要求,由境内外的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等各类资本投资设立的主要分布在我国农村地区立足于为三农服务的新逝农村金融机构。(二)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机构,有偏重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以及中国农业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组成。因这些金融机构在各个地区分布不均,能实现的金融功能不够全面,而且他们的功能划分不够清晰、不够明确和细致,甚至混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少,对农户提供贷款的条件苛刻,农户贷款很难,在亟需资金时,农民就只好向非正规的金融机构或个人寻求资金帮助。民间借贷是有两面性的一种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但其风险也特别大,同时这种行为是隐蔽进行的,缺乏有效的监管。村镇银行的设立就能有效改善民间融资的不规范性,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正规的融资渠道。农户只能接受农信社的金融产品和各项贷款条例,农信社产品单一、制度死板,在没有竞争存在的情况下,农村地区的人民就不会接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而村镇银行的成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格局,新的金融机构的入驻,会给农村地区带来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人民会不自觉地对比两家银行的利率、服务有什么不同,在哪家可以获得更友好的服务,竞争体制一旦形成,必定会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在竞争的金融环境下,农民会获得更多的优惠,农村金融市场会向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从国外乡村银行和美国社区银行成功的例子来看,我们担心的不应该是村镇银行能否在我国开办,而是如何办好,如何能让村镇银行在我国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起当初的孟加拉国和印度来,要好的多,我们可以借鉴他们成功的经营模式,根据我国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地走好适合我国乡村发展的道路。村镇银行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的一件大事。二、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尽管浙江省经济发达,但其城乡金融二元化程度较为明显,至2009年末还尚存在多达159个金融空白乡镇,村镇银行的组建措施,使得浙江培育多层次、广覆盖和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投资多元、贴近“三农”和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难题得以解决。浙江村镇银行的建设及时跟进时代步伐,2008年5月26日,诞生了浙江省首批服务“三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即台州市玉环永兴村镇银行、湖州市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截至2010年6月,浙江已完成设立15家村镇银行,再这其中有7家银行的主发起人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其余的主发起人为城商行、农合行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传统的大型金融机构只有建行设立3家、工行设立1家,而对农村市场最熟悉的农行却表现得对设立村镇银行非常的消极,目前尚没有开设村镇银行。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村镇银行已经达到了1502家,这其中浙江省村镇银行数目为98家,其村镇银行数目局全国第三位(前两位分别为四川和河南)。从2007年3月,首批村镇银行试点到现在,村镇银行已经走过了整整六个年头。根据银监会的相关要求可看,村镇银行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这可以从村镇银行的规模扩张上得到确认。(二)浙江省村镇银行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1、资产与负债业务问题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