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习目标]1.分析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实施“分而治之”政策的目的及其影响。2.简述三次印巴战争的起因与结果,分析印巴冲突的深刻教训。3.探究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①1.背景(1)国际①英国殖民政策:英国利用印度存在着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实行“分而治之”政策。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下降,难以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2)国内①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②19世纪晚期,印度分别建立了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国民大会党和以穆斯林为主的穆斯林联盟,两党在独立后如何组成新国家和政府组成问题上出现分歧。2.“蒙巴顿方案”1947年6月,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制定方案。3.印巴分治(1)过程: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立。(2)影响:国家分立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伊斯兰教徒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许多印度教徒也从巴基斯坦逃往印度。二、三次印巴战争┄┄┄┄┄┄┄┄②1.第一次印巴战争(1)原因: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所有权。(2)过程①时间: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②经过:1947年秋,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流血冲突,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此投入军队进行激战。(3)结果: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停火,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解决。2.第二次印巴战争(1)爆发:1965年8月,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巴军率先发动进攻。(2)结果:双方都未取得胜利,克什米尔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3.第三次印巴战争(1)原因:印巴两国因东巴基斯坦问题发生尖锐对立。(2)经过①1971年11月,印军大举进入东巴基斯坦。②12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向巴基斯坦军队发动进攻。(3)结果:印军胜利并支持孟加拉国成立。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③1.英国的“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隔阂与敌视。2.主权问题之争:边界和领土归属长期不确定。克什米尔成为引发印巴战争的“火药桶”。3.大国的事实推动:美苏不断向印巴出售武器,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①[阐释]在土邦的归属问题上,英国制定了两个自相矛盾的原则(1)“以教定土”原则:按这一原则,克什米尔土邦,因其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占多数,所以应加入巴勒斯坦。(2)“自行选择”原则:按这一原则,克什米尔王公又可以代表土邦选择加入印度。这为后来两国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埋下了隐患。[点拨]“蒙巴顿方案”是印度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它的公布加速了印、巴独立的步伐,因而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它是英国殖民者颁布的,带有殖民主义的烙印,造成了印度的民族分裂,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后果,成为南亚次大陆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②[思考]印度总理尼赫鲁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同样,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曾说:“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你如何理解材料观点?提示:印巴两国都十分重视克什米尔地区,都力图把该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并作为自己的外交砝码。克什米尔地区成为两国的必争之地,体现了英国殖民主义的险恶用心。克什米尔地区成为引发印巴冲突的“火药桶”。[思考]下图为印巴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巴基斯坦使用的美印度使用的苏制制“巴顿”式坦克米格—21战斗机上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美苏等大国势力向印巴出售武器,干涉印巴局势,事实上推动了印巴战争的发生。③[点拨]印巴长期冲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印巴地区的内因,主要是边界和领土的长期不确定;也有其外在因素,即殖民主义政策和美苏等大国的插手。主题印巴分治的影响[核心必记]1.积极意义:印巴分治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是对英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2.消极影响(1)反映了英国想继续控制这一地区的企图,分治也是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2)在分治过程中,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迁徙和仇杀,造成大批的难民;原来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从而造成印巴两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3)遗留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