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8分)1.甲型H1N1是一种病毒,只要破坏病毒内部的蛋白质,就可以杀死病毒。根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预防甲流感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甲型H1N1病毒是一种氨基酸,进入人体内能合成对人体有害的蛋白质B.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如多吃水果、蔬菜,多锻炼,多饮水,吃营养丰富的食品,增强抵抗能力C.高温或使用消毒剂可以有效杀死甲型H1N1病毒D.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但并不是所有蛋白质对人体都是有利的解析甲型H1N1病毒是一种蛋白质,A选项错误;高温或者使用消毒剂可以使蛋白质变性,C选项正确;病毒等也属于蛋白质,对人体有害,D选项正确。答案A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乙烯和溴单质反应:CH2===CH2+Br2―→CH2-CH2Br2B.乙醇与金属钠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皂化反应:+3H2O――→D.合成聚乙烯塑料:nCH2===CH2―→解析乙烯和溴单质的加成反应为:CH2===CH2+Br2―→CH2Br—CH2Br,A项错误;皂化反应是指油脂碱性条件下的水解,C选项错误;聚乙烯的结构中没有碳碳双键,D选项错误。答案B3.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备及收集乙烯B.石油分馏C.实验室制硝基苯D.实验室制乙酸乙酯解析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A选项错误;蒸馏实验中,应该下端进水,上端出水,温度计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处,B选项错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杂时,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防止倒吸,D选项错误。答案C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甲烷和乙烯:分别通入酸性KMnO4溶液B.乙醇和乙酸:分别滴加NaOH溶液C.苯和四氯化碳:分别与水混合、振荡、静置D.棉花织品和羊毛织品:分别燃烧闻气味解析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烷不能,A选项正确;乙醇和乙酸可以用石蕊试液来鉴别,因为乙酸显酸性,乙醇显中性,虽然乙酸与NaOH溶液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现象,B选项错误;苯的密度小于水,苯在上层,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在下层,C选项正确;棉花为纤维素,羊毛为蛋白质,灼烧后,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D选项正确。答案B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剧烈C.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D.蛋白质溶液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后蛋白质析出,所以可用于分离和提纯蛋白质解析植物油的结构中含有不饱和键,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选项错误;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选项错误;硫酸铜溶液使蛋白质变性,不可恢复,D选项错误。答案B6.下列涉及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可以转化成乙酸,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B.甲烷分子中存在碳碳单键C.人们通常用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来制食品包装袋,它们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苯和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原理是相同的解析甲烷中无碳碳单键,故B错误;聚氯乙烯塑料有毒,不能用来制食品包装袋,故C错误;苯使溴水褪色,是由于发生了萃取,是物理变化,乙烯能使溴水褪色,发生了加成反应,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答案A7.从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我们要切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交通警察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化学原理是:3C2H5OH+2Cr2O72-(橙色)+16H+===3CH3COOH+4Cr3+(绿色)+11H2O。结合上述信息判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B.为增强检测效果,加入盐酸酸化重铬酸钾溶液C.每1mol乙醇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4molD.乙醇汽油是一种较清洁能源解析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乙醇做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每1mol乙醇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4mol;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盐酸氧化为氯气,故应用硫酸酸化重铬酸钾。答案B8.标准状况下,0.56L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溴水增重0.28g(假设C2H4完全被吸收),则乙烯占混合气体体积的()。A.20%B.40%C.60%D.80%解析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