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语文2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滟滟(yàn)芳甸(diàn)似霰(sǎn)B.汀(tīng)上纤(qiān)尘皎皎(jiǎo)C.青枫浦(pǔ)不胜(shēng)愁扁(piān)舟子D.砧(zhān)上碣(jié)石潇(xiāo)湘【答案】C(A霰:xiàn,B纤:xiān,D砧:zhēn)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雪珠B.皎皎空中孤月轮雪白的样子C.谁家今夜扁舟子飘荡江湖的客子D.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光【答案】B(皎皎:洁白光明)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青枫浦上不胜愁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C.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D.林木不可胜用也E.旧时兰楯,亦遂增胜【答案】CE(A能承受,B胜利,CE优美的,D尽)4.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恢宏。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B.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以陈述句的形式,透露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C.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这两句的着眼点由江海交汇处转到岸汀之上,写江水绕着长满芳草野花的江边小洲流过,月亮的清辉洒满散发着幽香的花林,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D.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色洁白如霜,所以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和月色分辨不清了。这两句写出了月色的明净洁白。【答案】B(“陈述句”应为“感叹句”)5.对下列诗句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两句是写一片白云随风悠悠飘走,在这昔日与亲人分手的江岸见到远去的白云,就更使人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B.“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皎洁的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这明月楼了。这里,“不胜”二字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楼”又把“两地相思一样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尽致,情浓欲滴。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上。D.“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两句写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月光的温柔可爱。【答案】D(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6.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明月,不禁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种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但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B.诗人自然也没有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C.这几句诗中,诗人由于没有找到探索宇宙的答案,感情有些哀怨悲伤,情绪低沉。D.这几句诗,诗人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美景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答案】C7.对《春江花月夜》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是张若虚写的一首写景抒情诗,号称“孤诗横绝全唐”。B.诗中从月出到月落,展现大自然的美妙神奇。C.有人说这首诗中景物描写太乱,诗的重心不明确。D.诗中朦胧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别有情趣。【答案】C(说“景物描写太乱”“重心不明确”有误。本课景物描写紧扣诗题“春江花月夜”,依明月升起,月挂中天,月落西天的顺序,清晰道来)8.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四句是写一轮明月同照两地,我们夫妇只能遥遥相望却不能互通音讯。我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照在你的身上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