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天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年江苏卷)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参考答案】A【解题必备】建国初期的外交1.三大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解决的问题内容影响“另起炉灶”如何对待国民党政府的外交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奠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交“一边倒”如何对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我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三大外交政策都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这些外交政策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3)1955年参加了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4)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特点①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③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该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2)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图解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一边倒”外交“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C.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在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针对有少数国家代表诬蔑“中国对他国进行颠覆活动,中国必须表明对和平共处的诚意”,中国代表团表示“亚非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受过殖民主义伤害……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B.会议重点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会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会议的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即印度支那)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该决议文件签署于A.巴黎和会B.雅尔塔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1.【答案】B2.【答案】D【解析】据材料“亚非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