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考纲考点命题思路考情分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2016·课标全国Ⅲ,32)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2.(2015·课标全国Ⅱ,40)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及价值1.全国卷的命题内容与人文思想的内涵有关,与材料关联大,但与教材表述无直接关联。复习讲到古希腊人文精神内涵时可以适当引申。解题时,注意把题目材料的表述与人文思想的内涵关联,而不是仅仅根据教材原文轻易排除正确答案。2.本单元内容在全国卷中所占比例极低,但考试大纲从未将其删除,而且在日常教学中被普遍认为是重点。3.高三复习教学时,鉴于其整体命题趋势,建议淡化细节,强调人文思想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同时继续从近代化角度来认识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016·课标全国I,41)卢梭的制度构想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考纲要求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提示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考点一蒙昧中的觉醒考点二神权下的自我[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个人主义②人是万物的尺度③中心④自我意识⑤人文精神⑥自我⑦思想自由⑧塞内卡⑨天赋人权考点二①人文主义②人性③十日谈④神曲⑤莎士比亚⑥尊严⑦资产阶级⑧赎罪券⑨1517⑩基督教神权⑪启蒙运动[巧学妙用]1.概念阐释——“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是指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知识是美德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2.图示解释——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3.图示解史——文艺复兴4.解图说史——文艺复兴的背景及主张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走出封建主义的束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5.构图解史——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6.构图解史——神权下的自我考法1认识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思想的差异【考题1】“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他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不大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这表明,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关系是()A.完全一致B.纠正与发展C.彼此对立D.毫无关系答案B『』准确解答本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提炼题干的主旨: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和认识;其二理解信息:“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反映出苏格拉底相对于智者学派是保守派,说明二者是有关系的,但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主张,故B项正确。『』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相同点都关注社会,关注人,都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的本质不同点哲学研究的重点不同智者学派关注人(外在的)与法律的关系,“认识社会”苏格拉底关注人(内在的)的伦理道德,“认识你自己”对知识的看法不同智者学派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讲的基础苏格拉底强调道德以知识为基础,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提倡“美德即知识”对真理的看法不同智者学派认为真、善、义、美都是相对人的需要和兴趣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没有正确和公平永恒的标准苏格拉底认为善、正义、真理都是实在的,重视道德修养,经常讨论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问题对政治的看法不同智者学派基本上适应民主政治的发展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考法2认识文艺复兴对人性的探索和发现【考题2】(2015·天津文综,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