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庄襄王之子,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把古時的皇與帝合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廢諡法,以世計。廢封建,行郡縣,以集權中央;統一度量衡與文字;開闢馳道,修築長城,以鞏固國防;為消除反側與箝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偶語詩書者棄市,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於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死於巡遊途中。战国形势图(一)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二)贾谊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揭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为此自悲自责,抑郁而终。)•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任博士,旋超擢为太中大夫。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周勃、灌婴等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怀王太傅。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是汉初著名辞赋家,创“骚体赋”,著有《吊屈原赋》、《鵩鸟賦》。(在屈原《楚辞》、荀子《赋篇》基础上孕育的新文体)作品由刘向编为《新书》58篇。生字:黔(qían)隳(huī)腴(yú)轸(zhěn)镞(zú)笞(chī)恬(tián)藩(fān)殽(xiáo)瓮(wèng)镝(dí)谪(zhé)耰(yóu)牖(yǒu)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孝公既没(mò)召滑(shào)俯首颈系(xì)践华为城(huà)翟(zhái)景劲弩(jìng)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因利乘(chéng)便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度长絜大(duó)比权量力(liàng)万乘之势(shèng)朝同列(cháo)一夫作难(nàn)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离衡(通“纵”,通“横”)制其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通“崛”)赢粮而景从(通“影”)百有余年(通“又”)1﹟内容要点•秦国的地理优势:土地肥沃、地势险固•孝公的政治雄心:天下一统•实行的基本国策:内政变法(卫鞅)外交连横(张仪)·取得的首次成果:西河大捷补充资料•1“外连衡……”是与“内立法度……”相对而言的,其实是后来的政策。张仪相秦在孝公死后十年,即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由此:史论叙史不同史传,重在“意会”而不在“实录”。]•2“于是秦人拱手……”据《史记魏世家》“三十一年(孝公22年,即公元前340年)…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而袭夺其军,破之,东地至河。”“秦惠文王八年,魏又献河西地少梁”•[此是秦以“诈力”夺取诸侯土地的一个例子]魏惠王沒有聽從張儀的意見,在齊、楚、燕、趙、韓等國的支持下,於周慎靚王二年(前319年),趕走張儀,以公孫衍為魏相。次年,公孫衍發動魏、楚、燕、趙、韓五國第一次合纵,以楚懷王為縱長,被秦使诈擊潰。游說家蘇秦識破了秦的陰謀,勸告齊閔王放棄帝號,發動合縱,會合燕、韓、魏、趙等五國軍隊,於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聯合政秦,秦被迫割地給魏、趙以求和。“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長平戰後,秦軍乘勢包圍趙都邯鄲。秦軍的殘殺,激起了趙人的義憤和別國的恐懼,魏信陵君、楚春申君、率軍與趙軍內外夾攻,大敗秦軍于河外。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秦軍攻魏,奪其酸棗等二十城,設東郡,又於秦王政六年(前241年)粉碎了楚、趙、魏、韓等國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合縱對秦的軍事進攻,還用反間計除掉了反秦最激烈的魏信陵君。[上述史实可看出,所谓“九国之师”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也就说明史论叙史与史传的不同]2#内容要点•本段记了那几位国君的事?作者是怎样叙事的?•明确:总体上记了始皇前的五位国君的事。其间(从前337-前247)长达90年,作者将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的事集中一起写,而孝文、庄襄二朝则一笔带过。•秦扩张领土。(四个方向:东南西北,极言其无比强大。引起诸侯恐惧,结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