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目标本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它会带你遨游情酣意浓的经典文学的海洋。陶渊明回归田园任菊香沾满青衫的乐趣,王勃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悲情,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李密的至情至孝,这些都令人荡气回肠,欷歔不已。1.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2.把握赋和骈体文的文体特点。3.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叙事抒情的基本表达技巧。4.学习借鉴寓言说理的表达方式。5.能够正确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内容提要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归去来兮辞并序》用了楚辞的体式,抒写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了田园生活的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表达了自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滕王阁序》属于典型的骈体文,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情况,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和不懈追求的凌云壮志。文章文辞工整富丽而气韵生动,感情基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逍遥游》主要阐述了庄子所追求的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借用寓言说理,把“无所待”的思想借鲲、鹏、蜩、学鸠、斥安鸟等或想象或加工,将深刻的哲理融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指出大至高飞万里的鹏,小到蜩和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做到了“无所待”,达到了忘我的至人、无意求功的神人和无意求名的圣人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陈情表》是一个“亡国贱臣”向新朝皇帝坚辞官位的表章,既表达了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其中流露的强烈的天伦之情感人肺腑。如果措辞不当,很可能招致祸害。作者李密却以至情至理的言辞打动了晋武帝,是一篇“动之以情”的典范之作。三、方法指导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古代抒情散文,不仅语言精美,重点词句典型,而且思想内涵丰富,表达技法巧妙。阅读这些文章,一是要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辞、序、表等古代文体的特点。二是要反复阅读文本,领略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重点句段要背诵,有能力的同学提倡全文背诵。三是要在了解文章相关背景的前提下,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是要掌握文章的各种表达技巧: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骈散并用、对偶用典,意境开阔、想象奇特,陈情于表、情深理切等。第四课归去来兮辞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作者背景】李颀,生卒年不详,居颖阳(今河南登封)。偶尔出游东西两京,结交当代文士。开元二十三年及进士第,不久任新乡尉。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因辞官归东川。李颀在唐代诗坛地位颇高。写有一些给他带来声誉的边塞诗,其中较著名的是《古从军行》。代表李颀诗歌创作风格成熟的是七言歌行《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在唐代诗人中,李颀是第一位以诗成功刻画人物性格的人。其中所写人物的狂傲精神,正是诗人自身心态的反映,与诗风的豪爽俊丽、雄健磊落高度吻合。魏万,号王屋山人。后改名魏颢,是李颀的晚辈朋友。他不但与李颀情谊甚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白诗集中,也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主旨感悟】这首诗开篇点出出发前的景致: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愁,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神伤。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久留。尾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但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至此,全诗中诗人那溢满的真挚感情,以及对晚辈诗友殷切的希望和发自肺腑的嘱托,表达得淋漓尽致,引人共鸣。【艺术鉴赏】全诗善于炼字造句,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游子,指魏万。这两句,先写诗人黎明时分送魏万启程,后补叙魏万是昨夜才渡过黄河与诗人相见的。可见二人相见匆匆,以及魏万赴京行路之急。“微霜”二字,点明时令是天降薄霜的深秋时节。开始两句融叙事与写景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