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为王——聂绀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题解:“我若为王”,关键在一个“若”字,是作者设想自己在做王以后的种种情形,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悟。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思想内容。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体会“虚拟幻想式”“假定之假定”的写法,把握本文大开大合的结构.一九三七年秋,在武汉同编《七月》的胡风(中)聂绀弩(右)、萧军四十年后又相聚。1980年于北京聂绀弩(1900----1986)现代杰出的杂作家,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有人称其杂文是“有力的响箭,常常射中敌人的鼻梁”。聂绀弩:笔名耳耶、萧今度等,湖北京山县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1925年进莫斯科中山大学,1927年回国,曾任中央通讯社副主任。自1941年出版杂文集《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醒记》、《血书》、《二鸦杂文》、《寸磔纸老虎》、《绀弩杂文选》等。散文集有《沉吟》、《巨像》、《海外奇淡》等。小说集有《邂逅》、《姐姐》、《绀弩小说集》等。专著有《语言·文字·思想》、《中国古典小说论集》等。1.词语:畏葸2.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一种什么态度?文中是如何描述的?鄙视和憎恶,对王权持否定态度.”我根本不想做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吗?”由一部电影为引,”假设我若为王”””设想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形妻子儿子女儿亲眷在上文假想基础上的感悟第一部分(1)引出论题第二部分(2-5)设想的情景第三部分(6——8)结论与感悟题主章文结总作者通过对”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的虚拟设想,批判了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尤其是对皇权的基础----奴才,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呼唤要铲除一切奴种.表达了对人类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高和追求.参考答案:不矛盾。之所以说“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是因为我将杀死所有的臣民;之所以说“反而正是明君”是因为我杀死的全是奴种。作者说:“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这句话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我若为王,将铲除一切奴种,那样”我将没有一个臣民”,当然也就“将终不能为王”.但我捍卫了人的尊严与独立思想,维持了自己鲜明的个性,我将是一个更加鲜明而独立的完人.这才是真正的”王”,也就是说”古今中外最大的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高和追求.作者说:“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这句话前后有矛盾吗?参考答案:敢哭敢笑,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卑躬屈膝,不奴颜媚骨,具有民主意识的堂堂正正的人。联系全文看,文章最后所说的“真的人们”是怎样的人?1、幻想虚拟的写法。------虚拟性的奇思异想和戏剧性的突转中巧妙行批判之事。文章大开大合的结构开合假定”我若为王”假定”我若为王”感到寂寞、单调和孤独感到寂寞、单调和孤独自己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自己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过渡过渡))生活在奴才们中间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为奴才们作为奴才们的首领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最大的耻我将引为生平最大的耻辱辱,,最大的悲哀最大的悲哀..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链接高考:1.当今的考试作文盛行话题作文,也就是给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所给话题进行写作。大家读了本文的第一段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关于话题作文开篇的启示吗?2.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文的第2段到第5段,并试着概括我们从中得到的写作启示。收集现实生活中表现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材料,在班上交流。然后写一篇富有针对性的批判文章(可以写成杂文),二三百字。下面材料供参考。去年(1981年)十月,湖南桃源出了一个李皇帝;十一月,四川达县出了个朱皇帝。李皇帝自称名字上了天书,注定有九五(地位)之尊。朱皇帝的来头更大,自称是“玉皇大帝”下凡。这种公元前就已流行一千多年的君权神授论到20世纪80年代依然保持蛊惑人心的魔力。据说,朱皇帝登基七天,纳了十多个“娘娘”。李皇帝尚未登上大宝,已有人贡上亲生女,跪奏收为“皇妃”。后来,两位“皇帝”落入法网,验明正身,原来是两个诈骗惯犯。(虞丹《被民主遗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