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导学案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 ① 埋怨( ) ②错勘( ) ③嗟怨( ) ④ 甘霖( ) ⑤ 盗跖( ) ⑥ 前合后偃( ) ⑦ 罪愆( ) ⑧ 杳无音信( )(2)多音字 ① 累 ②提 ③ 旋④ 浆2.辨形组词 (1) (2) (3) (4) (5) (6)3.词语释义(1)错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甘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亢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嗟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典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顺水推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分辨·分辩 前者指分清辨明,后者指用语言辩白。 例句:①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你必须仔细________才能发现他们俩的不同之处。 ② 面对大家质疑的目光,他________道:“不是我,真的不是我。”(2)须要·需要 前者指一定要。后者有两种意思:a.表示应该有或必须有,动词;b.指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名词。 例句:①写文章________真实、准确。 ② 大家很________你,你还是去吧。 ③ 你有什么________就尽管说。(3)怨气·冤气 二者都表示心中有不满之气。但前者指怨恨之气,后者指因冤枉而产生的冤枉气。 例句:①如果不能秉公执法,就会引发民众对公权力不信任,导致社会________积聚。 ② 六郎与小玉含冤流落地府,心中怨恨却无法消除,以致________冲天无法投胎。文本互动一、整体感知1.梳理文本结构2.课文用了哪些典故?二、深层探究3.结合课文内容,概述窦娥的形象特点。4.本剧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有什么进步意义?5.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后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三、技法迁移 大胆的夸张 [文本回顾]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