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乡愁四韵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孺慕 舔舐 寒濑 氤氲 滂沱 鞭挞 蓊郁 岑寂 沁鼻 羯鼓 苔藓 啁啾 咬啮 仓颉 如椽大笔 预习检测 rú shì lài yīn yūn pāng tuó tà wěn cén qìn jié xiǎn zhōu jiū niè jié chuán余光中 1928 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 ,1949 年随父母去香港, 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 1992 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 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曾说“ 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 掉头一去是风吹乌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教学目标: 品味文章的优美的语言。 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 悟 情 感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 “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都是潮润润的。”?那分游子思乡的牵挂如雨丝无处不在的。 “ 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怎样理解? 用黑白片的色调写出环境的单调乏味。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文革后期( 1974 ),安东尼奥当时拍了一部反映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调子很灰暗。可见作者由此表达了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担忧。 读第二段思考:“只是杏花春雨不再,牧童遥指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传达出作者对诗意中国的怀恋和难以见到回忆中故国的怅惘。第三段:“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 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作者什么感 情? 运用排比,通过不断铺陈中国文化的代表意象,反复渲染。表现作者久离祖国而产生的强烈牵挂,和因文革引起的困惑。 第四段作者写了现实中的雨吗?提到汉字,有何用意? 汉字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作者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在第六段中,作者为什么提到美国落基山? 用美国风景的干硬、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