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是一种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体裁。以记人为主,通过具体事例再现真实存在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人物身上都体现了高尚的人品、可贵的精神、有价值的人生启示。从选文篇幅上看,字数为 1 200 字左右。选文主题突出,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逼真。从考查侧重点来看,侧重于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应特别注意的是探究能力将仍是考查的热点。1 .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高考中出现的文章都是从他人撰写的传记中节选的文字。2 .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3 .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考试要求,传记的阅读要求是:(1) 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 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 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 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5)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创作提出自己的看法。筛选整合 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传记类文本所传达的信息有:传记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能表达传主或作者写作观点的语句、文本中能够满足某个“专题”的特定内容。这些信息都掺杂在文本信息中,阅读时要迅速判断出无效信息,准确提炼出有效信息,并对写作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更加完整、条理。 【典例 1 】 (2010· 辽宁高考 )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