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 18-20 段的重点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词。2 、总结全文,理清全文思路。3 、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4 、品味分析,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的艺术特色。5 、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第六课时重点1 、掌握 18-20 段的重点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词。2 、总结全文,理清全文思路。3 、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难点1 、品味分析,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的艺术特色。2 、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导•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玉卮( ) 击筑( ) 和习( )思( 12~15 分钟)• 要求:• 1 、按照导学提纲,阅读文本,完成导学提纲中出示的问题,并把发现的疑惑记录下来。• 2 、不交流,不提问,埋头动笔勾画圈点。• 3 、抓紧时间,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勾点画出,一会儿在讨论环节中解决。议( 8~10 分钟)• 要求:• 1 、通过两两合作,解决导学提纲中深入学习部分。 ( 提示:可以一问一答,我说你记)• 2 、探究未知部分,展开小组讨论,在组长安排下分层讨论或全组一起讨论。• 3 、组长合理掌控时间,并注意记录其他同学的闪光点(新思路、新方法)。展• 要求:• 1 、使用专业术语,普通话准确简练地表达内容。• 2 、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3 、别人展示时,其他人注意倾听,吸取精华,挑出错误。评• 1 、给文章分层,并归纳大意。•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 1-4 )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的种种行事。• 二( 5-17 )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 第一阶段 (5-7) 刘邦领兵西进,队伍不断壮大,并率先入关,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 (8-14) 写楚汉相争。• 第三阶段 (15-17) 刘邦称帝。• 三( 18-20 )刘邦称帝后的情况。• 这一阶段主要写了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决策东进;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等情节。评• 2 、根据全文分析刘邦的人物形象。•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深得民心•智谋超人•招降纳叛•坦诚相待•不拘一格•论功行赏•用人不疑……评3. 从文中找出用对比方法描述刘邦和项羽的内容,探究这种方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事件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答案】文中处处以刘项对比来突出刘邦,深化主题。如:①遣兵入关中,怀王及诸将的对比评议。评• ② 刘项入咸阳、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杀义帝,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