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太空一日22 太空一日1. 借助小标题,了解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2. 学习运用小标题的写法,理解其使文章层次清晰的作用。3. 感悟航天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态度。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模拟 ( ) 炽热 ( ) 俯瞰 ( ) 严谨 ( ) 烧灼 ( ) 瞬间( ) 一、读一读nǐ chì kànzhuóshùnjǐn 二、记一记瞬 间:严 谨:千钧重负:耐人寻味:转眼之间。 形容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或非常重大的责任。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第一部分( 1 ~ 16 段):写火箭发射、飞船起飞时“我”因共振现象而产生了极大的痛苦,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二部分( 17 ~ 28 ):“我”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形状,在太空判定飞经地球的方位,还看到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第三部分( 29 ~ 38 ):作者描述在太空中“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第四部分( 39 ~ 66 段):作者具体描述飞船返回地面的经过。读课文,根据文章的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读课文,根据文章的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明确:一、研读文本1 .“我”为什么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 我”在太空中看到了什么?飞船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让“我”非常痛苦,感到难以忍受。地球是一段弧;各大洲和自己的祖国;看到一些类似棉絮状的物体。3 .“本末倒置”是怎样的一种错觉? 明明是正着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4 . “我”为什么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呢? 因为当时飞船舷窗玻璃出现裂缝,“我”不知道这是正常现象。联想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因为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使航天器解体。增加了“我”的紧张感。5 .飞船抛伞经历哪几个阶段?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也带出来;减速伞使飞船减速下落, 16 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6 .结合文中的事例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对于天空中的神秘声音,技术人员用各种办法模拟,让“我”反复听,“我”却总是觉着不像。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也没有个结果。作者没有听到和天空中一样的声音,就不签字,表现严谨、科学的态度。 作者在天空中看到一些棉絮状的物体,认为也许是灰尘,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