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单元复习第五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孝南区车站中学 章国红第六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七单元 科学和思想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 19 世纪 70 年代前提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应用到生产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的生产体系 已不能满足需要。主要成就: 1 、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 2 、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机器 和新产品的创制; 3 、电报、电话等通讯手段的发明。特点:规模更加广泛,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 行; 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开始同工业生产迅速紧密结合; 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推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增强。实质: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标志性成就及时代代表国家主要发明 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70 年代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 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美国、德国珍妮机(哈格里夫斯)、蒸汽机(瓦特)、火车机车(史蒂芬孙)、汽船(富尔顿)电磁感应规律(法拉第)、发电机(西门子)、电灯(爱迪生)内燃机、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回顾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影响 • 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 使它们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产生垄断组织,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协约:英、法、俄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性质:危害及深远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根源:实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914~1918 )双方 三国组成二战的性质: 三国组成性质: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导火线 时间 :刺杀对象 :作用 : 该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主要战场主要战役时间:该战役造成双方共 70 多万人的死伤亡,被称为“ ” 这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三国同盟英、法、俄萨拉热窝事件 德、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国协约1914.6.28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1916 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近代科技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