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精卫填海》(统编本四上)教学设计《精卫填海》(统编本四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记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4.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初步讲述 1.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故事, 老师带来了几幅图,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话故事。谁同意猜一猜?(出示“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图片) 2.生猜图。 3.今日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就是精卫填海。(板书课题) 4.谁能讲一讲你所知道的精卫填海的故事? 5.生讲述,师相机板贴:游泳、 溺水、化鸟、衔石、填海。并根据板贴梳理故事。 6.这则神话故事记录在《山海 经》中,今日我们就看一看《山海经》中记载的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图引出故事,再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故事,相机将故事的脉络贴在黑板上,不仅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还能了解学生的语言 品质,为后面的学习与提升做了 铺垫。) 二、初读文言,读准读通 1.《山海经》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先来跟老师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指名读,师正音,重点是“少”“溺”“堙”。 3.指名领读。 4.生齐读。 (设计意图:老师的领读作用 非常大,在领读的过程中,不仅教会学生读正确的字音,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文言文的语感。语感,并不是仅仅画停顿符号所能解决的,老师正确的范读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会读,且要发动学生领读,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三、理解大意,再次讲述 1.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先找一找不理解的字词,再通过结合注释、同伴沟通,看看最终不理解的有哪些。 2.小组合作。 3.沟通反馈,重点解决“少女”“故”“堙”的含义。 4.理解: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就是从这篇文言文变化而来的,同学们能不能把“游泳、溺水、化鸟、衔石、填海”这五个环节,贴到对应的句子下面呢? 5.请学生到黑板前贴,沟通 点评。 6.那你能不能根据这篇古文再来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生讲述,师点评。)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学习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沟通不理解的地方,通过结合注释、同伴互助来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在沟通实践中让学习真正发生。同时,把“游泳、溺水、化鸟、衔石、填海”贴到相应的语句下面,能构建起文言文与学生已知情节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