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团的老总李东生:曾国藩如何能将一批文雅的书生和务农的乡民练就成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总结其中的成功之道,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扎硬营,打死仗”。在市场残酷的竞争中,我们也需要培养这种“扎硬营,打死仗”的企业精神。联想集团柳传志:读唐浩明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我有三点感悟:屡败屡战、精神恒久;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用人;曾国藩每临大事都要焚香静坐、默默冥想,我虽然不焚香,但是经常性的静思是一定的。……曾国藩其人其事1833年中秀才,1834年中举人,1837年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列二等第一名,进入翰林院深造。此后年年升迁,至1847年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曾国藩曾国藩其人其事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授两江总督1861年,湘军取得安庆会战的胜利。同治即位后,曾国藩开始节制四省军事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1868年,调直隶总督,次年回任两江1871年,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一:成大事需要众人之力——曾国藩打造团队方略1、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2、用合理的机制规范人3、用人格的魅力感化人4、要心胸开阔,维护团结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贼有誓不相弃之死党,吾官兵亦有誓不相弃之死党。——曾国藩11、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11、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道理:打仗为何?一为保卫乡里,二为在战场上建立军功,升官发财,上替父母祖宗争光,下为妻子儿女谋福,也不枉变个男子汉,在世上走一遭。纪律(严惩拜不相救)封建伦理教育、孔孟之道11、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齐心相顾,不曾轻弃伴侣。有争愤于公庭,而言欢于私室;有交哄于平昔,而救助于疆场。虽平日积怨深仇,临阵仍彼此照顾;虽上午口角相伤,下午仍彼此救援。——曾国藩2、用合理的机制规范人统领统领统领分统分统分统分统分统分统营官营官营官营官营官营官哨长哨长哨长哨长哨长哨长3、用人格的魅力感化人首先,以“诚”待人,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秉着这样的要求对待下属,让他们觉得这领导可靠,并不是浮滑之人。第二,“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强”。领导的形象不是全靠个人打造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大事者更该当效法天道,不借助外力,奋发自强。曾国藩曾经教导部下说“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就是说没有真正的本事,却千方百计让别人以为自己有本事,只能反受其害,所以要做大事就要从自身出发,靠自己的本事打出天下,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帮助和扶持上,虽然强调人多好办事,但关键之处还是在于自己,自己立得住别人自然而然来帮忙,如果自己不成器,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也是无济于事的。作为领导者,自身品质除了以诚待人、自立自强以外,还要有追求“廉”。功利心不要太强。曾国藩,一生以“廉”自诫,以“涤身乃今汤潜庵也”,他对清代第一清官的汤斌十分崇拜。他不仅告诫自己以廉作则,也告诫友人及属下。“廉则己身与随从之人一尘不染,自无蒙蔽偏袒之虞”,这样才能做到公正无私,百姓信服。如果一个人廉洁,不贪污,那么手下之人就不敢中饱私囊受贿,那么人人公平,事情遵照既定规则办事,自然无人不服。曾国藩对于钱上也不是很在意的,个人私利不排斥,但是尽量限制,不让拓张,否则最后会毁掉大局,毁掉一个人的前途。但宣扬私利可弃但公利必争。关系到集体的利益,就应该去争取。曾国藩曾经说,很多人之所以失败,要么因为骄傲,要么因为贪婪。作为个领导,如果把名和利看得太重,必然不会发展到最高的层次。就好比,企业的领导人,如果太看重钱,内部会无形中也导致员工风气不正,尤其是开发产品与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因为太看重钱变得贪婪为了利益最大化,会做出有损消费者的权益的行为,就像三鹿奶粉一样,都是私心太过于严重,被贪婪所蒙蔽良心,自然不会有可持续发展,这企业更不会有发展到更顶峰的时候。“利”可求,但不可“过”,还是要有自己的原则,控制自己的私欲膨胀,“厚德载物”,厚德不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