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军事思想军事思想的概念: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问题。军事思想的五个特点:深刻的实践性;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不断地创新性。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在奴隶社会时开始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出现的,是中国古代战争经验的理论总结。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中国军事思想产生、形成及发展1、产生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西周时产生了两部较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军政》。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2、成熟时期:公元前8世纪初到公元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时期。重要标志:①在《战国策》《左传》等历史典籍中,对军事问题有大量记载,对军事理论的原则和内涵有较为充分的阐述,初步形成了军事理性认识。②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著作中,对军事问题的思考和论述占重要的篇幅,极大地丰富了关于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军事思想在当时的思想领域中处于显学的地位。③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军事思想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兵书。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武经七书》中,有5部兵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都问世于这个时期。3、丰富发展时期:约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9世纪上半叶。即秦到清朝前期。标志:①宋仁宗时编撰的官修兵书——《武经总要》中,论述了“指南鱼”的制作,收录了我国最早配制成功的火药配方。还论述了现代意义上的火箭,颁布了《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和《李卫公问对》七本兵书,合称《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②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以及茅元仪编撰的我国古代最大的兵学巨著——《武备志》,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总结: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与春秋,经历了秦到清朝前期的缓慢发展时期。二、《孙子兵法》简介略,内容太多,且集中,请参考书上6到15页。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阵、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以下四个方面含义:①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②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③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①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②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③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发展。三、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㈠毛泽东的战争观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1、战争的起源和根源:战争——从右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毛段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①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政治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战争不仅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它还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②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只有祝愿经济建设,“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总结: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3、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4、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目的:消灭战争,实现人类社会永久的和平。途径:要最终消灭战争,必须消灭阶级、铲除产生和滋养阶级的私有制。㈡战争方法论战争方法论事人们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