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的选购刘红星在生产中并不是种猪场生产出来的所有母猪都能做种猪用,一般100头母猪中只有60头左右长成后能作种猪,剩下的都或多或少有生理缺陷不能做种猪用。所以要重视后备母猪的选购工作,不要把有问题的种猪引回来。一、做好引进后备母猪的准备工作。首先确定养什么品种,然后再考察好要引猪的种猪场,一般选择就近知根知底的大种猪场,距离近了运输方便,也可以了解其他场户引回的种猪情况。一般大场注重声誉,对出场的种猪都能经过严格选择,购回后还有专门的售后服务人员进行质量跟踪和服务,这样养殖户购买种猪后一切就有了保障。目前来说,国内引进最好的是大体型的新法系,新美系、台系等因有大量皮特兰基因,生产的后代问题较多,已经不适合种猪场引进,大多转向引法系,加系或者PIC等品系。购进后备母猪前还要了解种猪饲养地和沿途有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坚决不能从有病的地区引猪,运输途中也不能经过这些地区。二、选择后备母猪的基本要求1、选择阶段:选择后备母猪应当在3—4月龄、体重在801—120斤时选择。这个阶段的猪生长发育、体型外貌、生殖器官及乳头状况等情况基本已经表现出来,容易通过外观进行选择。并且这些猪离配种月龄还有3—4个月时间,购回后有充足的隔离、观察、适应、免疫、换料及加强饲养管理时间。2、生长速度。生长速度快的母猪使用年限相对较长,生长慢的母猪会出现发情延迟的现象,并且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问题较多。所以选择后备母猪时一定要查看猪的档案,计算猪的生长速度。另外,我们购种猪的目的就是要猪长的快,如果母猪都长不快,那么仔猪的生长速度一定好不到那去。曾经有一个养猪户从北京一个种猪场购回的种猪(3500元一头),回来后长了两个月才只有40斤左右,这样的猪能作种猪用吗?3、头型要好。良种猪除长白猪头小一点外,其他猪的头和身子都很相配,不大也不小,如果头大身子小或者身子小头大说明猪的生长发育不好,不能作种猪用。此外生长快的猪嘴形圆稍微有一点扁,嘴唇薄,上下嘴唇一样长,鼻孔宽大。耳朵的样子要和品种的耳型要求一样,如长白向前伸,大白向起竖。4、毛色问题。每个品种的猪都有固定毛色,过去选择种猪对毛色要求很高,后来发现毛色和猪的生长没有关系,在培育品种时就不太注重对毛色的要求了,如杜洛克猪已经出现有黑斑或者黑毛的品种。在杂交生产中,一般白色猪和其2他猪杂交后第一代猪都是白色的,第二代就会出现其他毛色(大量花斑或者其他色)。毛色的实际意义是在机械屠宰时,白色猪脱毛后的猪体看着比较干净,很多客商愿意收购,在行情不好时毛色会成为客商的挑剔理由。所以选择母猪时,一般纯白种猪有个别斑点不要紧,但是不能出现大花斑。5、体型标准。后备猪要求生长发育正常,外观精神活泼、健康无病,背部强壮,又平又长,骨架宽大(肩部不能比臀部宽),屁股又宽又圆(尖屁股不能要)。腰背前后要基本上是平的,稍微有一点弓(长白猪前低后高),不能有很明显的弓起或下弯。整个身体不能前低后高或者前高后低,否则会因为腿蹄受力不均匀,造成蹄底严重磨损、腿脚关节发炎或肿胀成为瘸腿。后备猪要行走自如,走路时两腿与肩同宽,不向内夹也不向外分。行动不便、走路时脊背摇来摆去、两腿之间距离小、站立异常的猪都不能选作后备母猪。腹部平直紧凑,肚子向上紧收不下垂,没有疝气。除以上要求外,还要考虑不同品系的种猪特征进行选种。6、腿蹄的选择。对于母猪来说,由于饲养时间长,体重大,运动少,在生产中因腿、蹄、脚趾出问题而被淘汰的比例大约占母猪总数的20%以上,尤其是第一胎的母猪因腿、蹄、趾问题而导致淘汰的母猪最多。所以在选择后备母猪时,对腿蹄的选择要求非常高。向外分的八字腿、像牛一样的X型腿、向内弯的O型腿都不行。正常猪腿稍微向前斜,如果是直立起3来腿、过分斜的腿、向后或向前弯的腿也不行。蹄子开裂、脚趾畸形的猪不能留作后备母猪。要选蹄底足垫挨地面积大并且有弹性的猪,这样的猪容易起卧,走路灵便。脚趾不但要求大,而且两个大小基本一样,大小相差1.5厘米以上时不适合选留后备母猪。当两趾大小不一致或趾与趾间缝隙过小时,随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