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读后感读巴金《家》、《春》、《秋》有感小说(novel)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诗歌、戏剧、小说)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特定时期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可缺少的文化财富。其中,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便是中国现代小说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从1931年开始,《春》在《文季月刊》上开始连载发表,到1940年5月《秋》最终完成,前后历时长达近十年的时间,巴金先生以自己的犀利的视角的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描写高家这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从而揭示出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以及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鼓励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抗争并且与这种没落的封建家庭彻底的决裂,由于对于题材的熟悉和作者自身深切的感受,这部作品从《家》开始连载的时候便受到广大的关注,获得强烈的感染力量。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激流三部曲》自然而然的起到了先锋模范的作用,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起来反抗这种“吃人”的封建礼教。在现代文学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许多作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像巴金这样旷日持久地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像《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在这三篇长篇小说中,一个封建没落的大家族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为了维护这第1页共5页个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小说通过对高家不同的人物的言行举止亦或是生活上的衣食住行等各个不同文化角度和视野的描绘,为我们展现出来一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制度的卫道士的顽固不化,还有一批以觉慧为代表的一行接受新知识教育和受到“五四”运动冲击的新青年的英勇与果敢。在信息文化方面,语音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的产生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不同人物语言的雕琢表现出来时代的文化。例如:通过对觉新在高老太爷,克明等封建家长面前语言的描绘,表现出来他的不折不扣的“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他希望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能够“和谐”的相处,至少能够维持表面上的平静,他在哪里都是尽量的说好话,但是似乎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无法“正常的”生活下去,似乎总是不想让他消停,总是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他去面对,总是会让他感到痛苦和无法承受;而当他在觉民、琴以及的的妹妹淑华面前时,他却能说出快乐的话,似乎又有了勇气同这个家族的不公平、不合理作斗争,他仿佛又像是获得了新的生命一般。觉新性格的复杂性表现出了他作为艺术个体的悲剧,为我们展现出来当时的文化与社会状况,受到了五四运动思潮的冲击,一部分人开始觉醒,但是由于封建制度对国人的摧残,这种新思想发展异常缓慢。其实,觉新的形象只是当时大部分人的一个缩影,所以我们能通过他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形象来推测一下当时国人思想的一个基本状况;同样的我们能从像高老爷子,克定等一些封建大家长的言语中看见他们的顽固不化,尽力去维护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的令人作呕的丑恶嘴脸,这些都能通过文字传达出来,激起读者强烈的愤慨和不满。在物质生产文化方面,小说也为我们展现出了民国期间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逐渐瓦解以及机器生产的兴起。觉新和克明每隔固定的时间就会派高家的管家去田间收租,这就反映出当第2页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