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周三测试题8(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9周(2010年1月)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抗原的是()A.体外入侵的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真菌、细菌B.体内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C.移植给尿毒症病人的肾脏D.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2.如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A.在OA段范围内B.在BC段范围内C.在BD段范围内D.在BA段范周内3.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最终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免疫反应4.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5.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6.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中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A.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提高产量1B.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D.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7.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图,据图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2,4-D浓度超过25mg·L-1,对果实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大约为20mg·L-1D.2,4-D不仅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还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8.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抗体可以与多种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共同作用于抗原C.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过强易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D.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在人体内可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9.利用动物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把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B.体外培养单个B淋巴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C.将等量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10.下面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B淋巴细胞是HIV的主要宿主细胞B.造血干细胞产生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T淋巴细胞C.浆细胞直接作用于靶细胞,进行细胞免疫D.记忆细胞能在抗原再次入侵时,大量且迅速的分化为浆细胞11.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2cab插条平均生根数目NAA浓度草。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I、II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12.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右图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NAA浓度大小B.银杏插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