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长春市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9分)1.【参考答案】B【解析】强加因果,另外“中国最古老的指印泥印大约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证据不足。【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概念的含义理解的能力。。2.【参考答案】A【解析】逻辑错误。【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3.【参考答案】C【解析】对所“表明”内容的分析言过其实。【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3分)【参考答案】D【解析】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5.(3分)【参考答案】C【解析】“迁”指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升迁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如“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白居易被降为江州司马。【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6.(3分)【参考答案】B【解析】“常常出错”表述有误。【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7.(10分)【参考答案】(1)(5分)当时正连续下雨,契丹人用皮子做弓弦,弓弦浸湿后乏力无法使用,王显趁机大败敌人。(“方”1分,“堪”1分,“因”1分,句意2分)(2)(5分)况且现在西部边疆不安定,如果北部的部落和他们结盟互相援助,那么中原的祸患不可估量了。(“鄙”1分,“傥”1分,“中国”1分,句意2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二)(11分)8.(5分)【参考答案】雪天(冬天)客居他乡的孤寂和无奈;(2分)对家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对小儿女的怜爱和想念,尽快与亲人相见心情的急切。(3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119.(6分)【参考答案】虚实结合。元诗中,实写自己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虚写归途出现在眼前,仿佛见到儿女们在山间眺望等候父亲归来、听到了他们在计算父亲归期的情景。高诗中,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虚写回忆中两个女儿一齐在门前等候父亲归来,和想象她们在灯下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缝制衣服的情景。(答出“虚实结合”或答出“想象”,给2分;分别说明两首诗中“实”和“虚”的具体内容,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三)10.(6分)【参考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古代诗文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三(2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1.(1)(5分)【参考答案】E,3分,A,2分,D,1分;B、C不给分。【解析】B项中,“若兰对妞儿格外娇惯”的原因并非“对妞儿的歉疚”,分析不正确。C项,从全文看,“妞儿始终没能认真思考过若兰的母爱”的概括不正确。D项是对局部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且“以小见大”不够准确,可以酌情给1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6分)【参考答案】不同之处:①第一次是若兰和妞儿母女二人逛街,第二次是若兰、妞儿和朵朵祖、母、孙三人逛街;②第一次是妞儿走得快,在前面等若兰、喊若兰快走;第二次是妞儿搀着年迈的若兰慢慢走,朵朵在前面催姥姥快走。③第一次是若兰难为情地分辨并受到妞儿数落,第二次逛街若兰与妞儿没有对话。(答出两点得4分)相同之处:①都包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与宽容,都包含着母女之间的亲情,②都有着晚辈对长辈的某些不理解和不耐烦。(2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3)(6分)【参考答案】①年龄的比较构成了小说的线索(情节发展的脉络),有机地联系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