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新闻报道【篇一:关于农业合作社的思考】如何推动我区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人认为,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现阶段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当前我区农业发展的需要和选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向农业产业化、社会城镇化转变升级的新的历史阶段,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大大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分散的农户生产经营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无法进行农产品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越来越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尤其是市场竞争。二是由于农户缺乏信息、实用技术、农资供应、农产品运销等有效服务,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品销售等环节上显得相当滞后,生产经营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三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不断出现卖难问题,或卖不出好价钱,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机制灵活,服务直接,与农民利益连接紧密,能有效遏制流通环节之间对农民的盘剥,成为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经营方式和基本组织形式。农民有了合作社,能够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能够变盲目生产为有计划的按订单或合同生产,能够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能够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二、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和特点2007年7月,我区在永兴成立了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截止目前,全区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1家。合作社生产经营覆盖了菠萝蜜、养猪、荔枝、香蕉、黄皮、山羊、蜂蜜、佛手瓜、造林、种植、瓜菜、林业、花卉、渔业、养殖等10多个主导特色产业和产品。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围绕当地已形成农业主导或特色产业的瓜果、蔬菜、水产品以及畜禽养殖等组织起来的。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提倡,每一类特色产品或主导产业都建有相应的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内部技术、信息、资金、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合作及联动,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如秀美巾帼菠萝蜜产销合作社、南岛荔枝合作社等都是依托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三、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晚,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限制,目前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发展不规范,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合作社从去年7月开始登记发展到现在的71家,并且仍呈发展趋势,但总体上还存在着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合作社社员股金都在1万~5万元之间,经济实力不强,有的甚是名义社员、家庭合作社,真正上规模、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合作社不多,而且发展数量也很不平衡,有的镇十家,有的镇一、两家。2、资金瓶颈比较普遍。很多合作社自身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实力较弱,又缺少有效抵押物,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另外,很多税收优惠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土地、电力等方面的使用限制也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壮大发展。3、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合作社的参与者基本是农民,管理者也主要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经营管理能力难以跟上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合作社迫切需要有专业人员加入进来。但是合作社的自身条件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4、合作社发展的种类偏少。我区目前所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实行生产、销售服务的,仍属于初级的农产品生产。受经济实力、市场风险等影响,广大农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还很少涉足。而发展销售和加工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只有发展加工和销售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切实解决农民进入市场难、农产品销路不畅、附加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等问题。5、内部运作尚不规范。由于我区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