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二年记》读后感《清宫二年记》这本书早在1911年就已经在美国出版了英文版本《twoyearsintheforbiddencity》,所以从一定程度上看,有史料价值,当然也有些评论认为作者德龄在回忆1903年至1905年清宫生活时写作中有艺术加工的部分,我想可能作者将一些生活习俗或者自己作为满人、宫里人对慈禧的好感流露在文字间,也有意向老外们展示介绍下大清朝的风土人情,但总的说来这应该算是一种难得了解清宫生活的原始资料。这本书的版本较多,目前网上能查到的有三种中文版本,一个是2004年中央编译出版社秦传安译本,取名《紫禁城的黄昏》,一个是2006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宋云嘉译本,取名《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紫禁城两年),还有一个就是我看的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清史别丛》系列中《德龄公主文集》的之一顾秋心翻译的《清宫二年记》。不作深入研究,所以也没有看更多版本和英文原版,尤其是居然还有个把英文翻译成文言文的版本,服了。原本看这本书也多是作一种消遣,两个晚上就翻看了一遍,觉得还有点意思,所以就写点读后感扯个淡做个纪念。德龄不是真正的公主,这点网上很多人已经都澄清了,当然为了销售量,这跟现在为了点击率弄个标题党一样,公主这个噱头还是有点诱惑力的,普通人的生活估计想看的人不多,公主跟老佛爷的隐私那就多少有点吸引人眼球了,走光起来那好歹也是一个黄马褂内衣啊,扯远了。德龄生于1886年,她的父亲裕庚是个外交使臣,她跟着父亲在日本和法国各呆过四年,1903年回到大清帝国母亲的怀抱,老佛爷对外界的好奇心重的很,就把她召进宫做了侍女,当然,书里说他们母女三人(还有一个她妹妹容龄,据说她娘是粤妓,只能说这么多了,再挖下去到祖坟了)是作为宫眷身份在老佛爷身边侍奉的,我想这个除了能让人感觉自己是公主不是侍女之外,其实具体干的活应该也差不太多。上面是书外话,下面开始扯淡~咸丰和同治都死得太早,偏偏慈禧又活得太久。太后无后,第1页共6页作为一个女人,没有比这个更容易让人得失心疯了,所以我特别想建议我们国家对人的心理健康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领导人,这种人情商很高,别说玩几个孙子,玩几代孙子都不在话下。慈禧跟恭亲王奕訢联手把肃顺和八大臣搞倒的那天起,就看出她的手腕了。书里就讲了太后自述咸丰临终前的一个细节:“当皇帝处于弥留状态时,我便急急地抱了太子进宫,问后嗣如何决定,皇帝不答,可是事已危急,我又急道:‘你的儿子在这里。’他听到了这话,即微微的张开眼来说道:‘当然是他继承我。’我这才放心了,不久他就归天了。”你看看,咸丰真还不如慈禧情商高。情商高的人,往往也懂得控制情绪,所以在书里总能看出老佛爷待人的优雅和善,特别是有外宾在的时候,那叫一个母仪天下,甚至一并把母爱也泛滥到了作者德龄身上了,所以书里对慈禧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正面的描写,偶然有几次失心疯发作责骂太监宫女,对于一个常年跟高智商领导层搞斗争的人来说,在所难免,女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一个处于更年期的女人,还不允许她每年有那么几天吗。就是老佛爷保养得好,更年期稍微长了点。话说女人都是善变的,当然,这是正面说法,照直了说,那就是有点喜怒无常。喜欢起一个人来,赏赐多少都心甘情愿,看看慈禧给德龄的打赏,光几件貂皮大衣放在今天还不得几十万大洋啊,所以说,女人爱起来很疯狂,当然,恨起来也很利索,一转眼就晴转多云到雨了,打几个小太监骂几句小宫女都是轻的,女人不开心起来,那都是要人命的。女人还都是爱美的,慈禧化妆时间长也就算了,挑衣服没个几十套是找不出心仪的,女人最怕的就是青春流逝容颜老去了,所以她是不允许梳头时有头发掉下的,一次梳头的太监临时有事,旁边的太监顶替上去为她梳头时不小心掉了一根头发,被慈禧看见了,得,居然敢动老佛爷的一根汗毛,找虐的节奏啊。旁边的宫女说,其实以往这种情况时,梳头的太监就很巧妙的把掉下的头发藏起来不让慈禧看见,人家眼不见为净。慈禧还有点喜欢看外国人的穿着打扮,也喜欢外国的化妆品,这跟现在的女人动不动就去法国买名牌服装香水一个道理,还特第2页共6页别去一家叫“老佛爷”的店里买,都觉得有点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