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后感5《西厢记》赏析《西厢记》自问世以来,广泛流传,影响深远。许多作家、评论家都对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如金圣叹将之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并称为“才子书”;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西厢记》亦是戏曲中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它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里的崔莺莺美丽,多才,她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四目交投,彼此心有灵犀,互相爱慕。书中写红娘催促她回避,而她的反应是:回顾—觑末—下,这点异常强烈地揭示出崔莺莺渴望爱情的内心世界。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为女子者,非礼勿视。而莺莺竟对张生一步一回头,把箴规抛之于脑后,这一举动虽细微却引人注目,让读者清晰地看到她从一开始就对爱情炽热地追求,而这使得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悖纲常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书中崔莺莺又是急急切切、忐忐忑忑的,不协调的内心节奏,营造了引人发笑的喜剧气氛。书中作者对莺莺矛盾心理的描写,展示出她既有对爱情热烈追求,又有深受封建礼教浸染的真实心理,更是突出了莺莺最后作出和张生结合的决定是难能可贵的。张生,一个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的书生。他被去掉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懦,从而突出的是他对爱情执著诚挚的追求。张生跳墙,是王实甫刻划这一性格最为精彩的关目。那天晚上,张生应莺莺诗简之约,到了后花园,他知道小姐已在隔墙,于是一跳,一把搂住了莺莺,莺莺吓了一大跳,她惊呼:“是谁。”这一下,约会便砸了锅,这里大大加强了小说的喜剧性色彩。王实甫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把张生大胆追求爱情却又鲁莽痴迂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赖婚”一场中,开头张生以为老夫人会将莺莺许配给他,兴高采烈地等着作新郎,没想到老夫人出尔反尔,坚第1页共11页决不同意将莺莺许配给他时,他甚至跪在红娘的面前,声称如果得不到莺莺,他就要悬梁自尽。正是他的这种执着和诚挚,最终打动了莺莺,两人终于私下结合。这点却也反映了封建时代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的悲惨。红娘是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王实甫写红娘的“两下里做人难”,写这“缝了口的撮合山”在困境中巧妙周旋,生动地表现她机智倔强的个性。汤显祖说王实甫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胆。有此军师,何战不克。”可见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西厢记》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的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等都从它那里吸取了反封建的精神。几百年来,它曾深深的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让彼此坚持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与追求。《西厢记》是一部诗情画合一的作品,我们可以在诗和画的意境中尽情体味其中的爱情。第二篇:《西厢记》读后感《西厢记》读后感指挥二队赵晨惠20XX40240005人们谈起文学中的经典爱情,就不得不说梁祝、罗密欧与茱莉亚、牡丹亭和西厢记了。而《西厢记》作为反封建礼教的代表,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谈起古人的爱情观,今人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古板”“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诚然,封建传统中礼教的力量之大是不容反抗的,我国古代多少痴男怨女的爱情为封建礼教所扼杀,只得饮恨终生含恨而终。但《西厢记》让我们耳目一新,精神一震。张生与崔莺莺相遇,相会,相恋,相爱,一波三折,最终越过那堵封建礼教之墙,步入婚姻的殿堂,有情人终成眷属,让我们现代所谓的“屌丝”看到了癞蛤蟆迟到天鹅肉的熹微之光,不得不说《西厢记》是一部很好的励志书籍。先来说说张生与崔莺莺的相遇。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第2页共11页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