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2.过程与方法: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教学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本草纲目》图片。它的目次为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禽、兽、人等部。……至于动物药部分的编排,李时珍先描记比较低等的虫、鱼、龟、鳖之类;再描记比较高等的动物禽、兽和人等。这与现代动物分类学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相吻合。说明他的分类是科学的、合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明代,看看当时辉煌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二、讲授新课:(一)科技名著1.多媒体展示明代科技著作的表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表格巨著作者内容地位《本草纲目》全书 190 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 1800 多种;收录药方 11 000 多个;还附有 1 100 多幅药物形态图总结了我国古代 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宋应星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 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 ”《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 、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 的创新研究成果(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1)多媒体图片展示《明长城》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2)学生抢答: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提示:(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3)启发学生思考:明朝修筑长城的影响。提示: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4)多媒体展示明长城和秦长城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