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同课异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2022.5.11

(同课异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2022.5.11_第1页
1/4
(同课异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2022.5.11_第2页
2/4
(同课异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2022.5.11_第3页
3/4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2017年)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 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 时:1 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2.教材分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是语文人教版 2017 年改版后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传统的游记名篇,有景趣,有情趣,有理趣,无不展现着文人的哲思和情怀。“苦难美至上主义者”马丽华以时空为序,以跟随拍摄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自己在各拉丹东游历时的所见,重点展现了自我主体精神世界对自然洪荒伟力和漫长历史的敬畏。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把握景物描写的基本手法,对文本进行语言赏析,并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个体化理解,且对游历散文有一定的接触。但马丽华对藏北地区有着深入骨髓的虔诚敬畏,故写景时重在刻神而非绘形,往往把主观感受、想象与客观描写融为一体。因此,教授本课时,抓住作者对藏北始终如一的“敬畏”情怀,引导学生借助图文配字评论,淡化地域隔膜,让学生“深入其境”去品语言中渗透的写作特色与敬畏之感,感受作者“苦”益敬畏的情怀。3.学情分析:憧憬美好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的永恒主题。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写景叙事、寄情于景类游记散文,对景物描写以及人物情感分析比较熟悉。因此本课应当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景物聚焦的语言赏析和知人论世的苦难把握,发现藏北各拉丹东长江之源的神圣壮美,感悟马丽华深受其苦却不改虔诚的敬畏情美,了解人类在自然伟力面前的探索精神。目标1. 品语言,以文状景,感知敬畏。2. 读苦难,知人论世,理解敬畏。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 1,设计三个问题。问题一:聚焦镜头择何处。通过所见景点的快速定位,巩固“移步换景”这一写作手法;问题二:文艺配字求评论。通过小组合作品语言,学习语言赏析要点。问题三:细品神韵感敬畏。通过细品语言特色,把握写景语言中渗透的敬畏之情,为深入理解根深蒂固的敬畏情怀做铺垫。2.针对目标 2,设计三个问题。问题一:藏北为何值得敬畏。通过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同课异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2022.5.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