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人物传记)(测试)(试题分值:120 分 测试时间:120 分钟)(14 分)(2024·贵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缅怀恩师陈振江喻大华① 先师陈振江先生于上月驾鹤西去,我曾忝列师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听闻噩耗,泪为之下。连日来思绪万千,往事历历在目,不能自已。②20 世纪 80 年代,陈振江先生在中国史坛风头正劲,连续在一流刊物上发表了有影响力的论文,出版了《简明中国近代史》等广受欢迎的教材、专著。其主编的《南开史学》更是在学术界风靡一时。1986 年 1 月,作为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我,在北京王府井书店看到了先生的大作《义和团文献辑注与研究》,立即被其独特的视角和罕见的材料吸引,随即买下,至今仍放在我书架的醒目处。③ 我于 1995 年报考其招收的博士研究生,次年春前往南开大学考试,本来想能在面试时见到先生,但不料先生出国讲学,考试、录取之事由张洪祥、张国刚、李喜所等教授主持,结果幸运得中。就在即将入学之际,我收到了先生的亲笔信,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先生在信中说南开条件不好,他本人水平有限云云。众所周知,南开大学是中国著名高校,陈先生是史学大家,所以,捧读至此,尚未见面,就感受到先生谦虚的美德。④1996 年 9 月,我来到南开,开始了博士研究生的学业,从此,与先生的接触多了起来。⑤ 先生身高中等,身材匀称,面目清癯,虽年近六旬,但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活力,骑着一辆自行车,一路风风火火,说起话来语速极快,可见思维敏捷,虽口音较重,但不费解。⑥ 那时不像现在高校中博导比比皆是,先生的博导身份据说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所以,他堪称是“大教授”。可陈先生并没有架子,常常骑着自行车来到我们居住的宿舍,与博士生交流。这在南开教授中是罕见的,所以,陈先生每次到来,都被左邻右舍的同学传为佳话。⑦ 先生倡导师生平等,对学生私下里直呼其名,但在公开场合则称先生。每当学术交流,先生向别人介绍我时,往往加上“先生”头衔,弄得三十出头的我窘迫不已,但时间一长,也就安于“先生”名号了。⑧ 陈先生平时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还有不少社会活动,往往忙得不可开交。记得 1997 年恰逢其花甲寿,众门生自然要张罗一番,但先生实难分身应酬,生日逾期了半年多,直到 9 月下旬才在校园东北角的一个小饭店庆贺了一番,场面并不奢华。陈先生自嘲地说,纪念孙中山纪念了一年,所以,不必非赶在生日的那一天不可。 1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