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你好,李焕英》观后感《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8 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肯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我整理的《你好,李焕英》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1 在拍摄《你好,李焕英》的时候,看到屏幕里的“妈妈”埋头割第 1 页 共 67 页水稻,贾玲突然红了眼眶,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望见年轻时候的妈妈劳作的身影,那时的她也始终这么辛苦吧。惋惜我再也不能和她相见了! 而当旁边的人问起时,贾玲只是笑着说了句“没事”。但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有关妈妈的岁月犹如潮水般地喷涌而出…… 1982 年,贾玲诞生于湖北襄阳的一个小山村,上面有一个大她 5岁的姐姐,父母是当地化肥厂的工人,一家四口的生活比较清贫。 妈妈李焕英和善、活泼,会和闺蜜一起逃学,见到喜爱的人心里会小鹿乱撞。结婚以后她就把心思放到操持家庭上,过日子有点第 2 页 共 67 页“抠”,不舍得花钱。 她舍不得买冰箱,总是吃快要化了的雪糕,就连丈夫想给她买“隔壁李婶儿的皮外套”,她很喜爱却说“我不要”。 贾玲印象最深刻的是妈妈始终有一个特殊大的执念,就是不让两个女儿做家务,她妈妈觉得女孩做了家务以后,将来会去婆家始终做家务。 小时候贾玲和姐姐住一个房间,但是她不想和姐姐睡,常常跑到爸妈的房间睡着在爸爸和妈妈中间,然后向爸妈吹牛说:“我将来有钱了,这个必需得有,那个必需得有,买一个双门的大冰箱,给你们第 3 页 共 67 页一人买一件皮外套……” 但是,一个意外的发生,小时候吹过的牛再也无法完整兑现,成为贾玲一生的缺憾。 20xx 年,中学毕业后的贾玲来到北京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失败后她留在北京备考中心戏剧学院。 她用当服务员赚来的钱给父母各自买了一件皮外套,给爸爸那件刚好合适,给妈妈的那件绿皮衣却小了一码。 20xx 年,贾玲和姐姐贾丹同时考上了高校,姐姐把上高校的机会让给了妹妹,选择了去工作。当时贾丹一个月只有 800 块工资,拿第 4 页 共 67 页出 500 块支持妹妹读书。 女儿上学须要一大笔学费,贾玲的父母就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割稻草补贴家用。 几个月后,贾玲前往北京报到,也带上那件绿皮衣去更换,让她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刚入学一个月,贾玲接到了姐姐打来的电话,说妈妈出了很严峻的事,让她立刻回来。 贾玲一下子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