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识记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政治认同: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2.科学精神:能够运用运动与规律的相关哲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 和□ 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 根本 属性和□ 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运动 的物质。(2)运动是□ 物质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承担者 。脱离□ 物质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续表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 的、□ 本质 的、□ 必然 的、□ 稳定 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被创造 ,也不能□ 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 固有 的规律。没有□ 规律 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 规律 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1)必须□ 尊重 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 违背 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 无能为力 的。人可以在□ 认识和把握规律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条件 和□ 形式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思考 Ⅰ.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属于什么哲学观点?提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观点。主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Ⅱ.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吗?提示: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探究活动一: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情景:有些事物的运动是明显的,如奔驰的汽车,流动的河水,划破夜空的流星等。有些事物变化是缓慢的,泰山在 100 万年间升高了几百米;珠穆朗玛峰在 50 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