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习目标】1、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学习重、难点】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预习案一、知识梳理(利用课前 15 分钟,通读教材,在教材上做好勾画,初步掌握课本重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1)传统文化: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其主要的表现形式:① 传统习俗——风尚、礼节、习惯,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 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 传统文艺——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传统文化在其延续中体现了了文化的继承性。2、传统文化是历史中形成的,对 今天生活具有影响的文化。3、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加以分析、区别对待。(2)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佳节倍思亲;大陆与台湾同祖、同根、同源)(3)影响: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中华文化的特点不能相混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不能认为“一民族如果具有厚实的传统文化,就一定能促进这个民族快速的发展与进步。”① 传统文化不会主动的自发影响这个民族,需要一定的途径,也需要人主动积极的加以应对。② 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糟粕,不能说它对这个民族起到的都是积极作用,必须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