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中诊名词解释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2 身热不扬:形容受湿邪阻遏的一种热象,其特点是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3.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可以推测内在的病理变化,认识内在的病理本质,从而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象。4.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5.以常衡变:通过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到疾病的本质。6.辨证: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基础上进行诊断的辩证思维。7.假神: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以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些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8.善色:指患者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9.主色:指人生来就有,终生基本不变的面色,属个体素质,往往与种族和遗传有关。10.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 –寒湿郁阻11.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 –湿热熏蒸12.解颅:囟门迟闭。13.囟填:囟门高突。14.诊断:从医学角度对人们的精神和体质状态作出的判断 。15.诊病: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做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16.掣痛:指疼痛伴有掣牵引之感。17.白蓓: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多因外感湿热郁于肌表,汗出不彻而发,多见于湿温病。18.滑苔:舌苔湿润而滑,伸舌欲滴者。19.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如油腻覆盖舌面。20.腐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皆厚,刮之易去,如豆腐渣堆积舌面。21.剥苔: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22.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23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热扰神明(实证)24.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心气大伤(虚证)25.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等 方面的病理概括,是疾病本质的反映。26.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实证:病邪壅塞肺气,气机不利 虚证: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哮: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27.症:28.主诉: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29.现病史:指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