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种植区划 烟草种植区划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地区烟草生产优势,达刮合理布局,实现烟草牛产区域化、专业化的前提, 是扭转我国烟草种植布局混乱局面,提高烟叶质量的根本措施, 是实现烟草生产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研究中采用调查和试验相结合,重点调查和普查相结合, 以质量为中心的烟叶鉴定和生态条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把烤烟适生类型的划分作为工作重点,在确定烤烟适生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种植区划。一、考烟适生类型划分首先根据生产符合卷烟工业要求的烟叶的生态适宜性提出类型划分标准。然后, 从适宜性和限制性两个方面选择起主导作用或重要作用的生态因素作为判别标志,并按其影响程度划分档次,确立分类的指标系统, 采用逐级筛分法确定各地的适生类型。1.标准 适生类型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四个等级,其标准如下:(1)最类型:自然条件优越,虽然可能有个别不利因素,但容易改造补救。能够生产优质烟叶(烟叶内在质量优点多而突出, 缺点少而容易弥补)。(2)适宜类型:自然条件良好,虽有一定的不利因素,但较容易改造或补救,生产的烟叶使用价值较高(烟叶内在质量优点较多, 但有一定缺点或可以弥补的缺陷)。(3)次适宜类型:自然条件中有明显的障碍因素,改造补救困难,生产的烟叶使用价值低下(如烟叶燃烧性不良或有其它不可弥补的缺陷)。(4)不适宜类型:自然条件中有限制因素,并且难以改造补救,烤烟不能完成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或虽能正常生长, 但烟叶的使用价值极低(如黑灰熄火)。2.指标 烤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划分适生类型的基本依据,选择在全国范围对烟叶质量有突出影响的某些气候、 土地因素作为适生类型的划分标志。在高层次适宜类型(适宜与最适宜)划分中, 由于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难以确定, 将可以体现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的烟叶质量作为主要的判别标志。二、我国烟草种植区域的划分为了概括地揭示全国范围烟草生产的地域差异, 同时考虑国家制定计划和指挥生产时应用方便,及烤烟适生类型划分指标, 将烟草种植区分为两级:一级区反映对烟草生产有重大影响的自然条件的地带性特征和长期形成的烟草生产基本特点; 二级区划着重反映非地带性造成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烟草类型发展方向的重大差别。在 7 个一级区内划出 27 个二级区。Ⅰ.北部西部烟区 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向西经大兴安岭, 沿内蒙古高原南缘,经青藏高原东缘, 直至西南边睡横断山区的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