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关于苏武“民族英雄”称号的辩争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语文素材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关于苏武“民族英雄”称号的辩争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语文素材_第1页
1/4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关于苏武“民族英雄”称号的辩争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语文素材_第2页
2/4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关于苏武“民族英雄”称号的辩争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语文素材_第3页
3/4
关于苏武“民族英雄”称号的辩争“苏武牧羊”是家喻户晓的西汉时期历史故事,被传为美谈,由此苏武也跻身于“民族英雄”的行列。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人正在测量苏武“民族英雄”称号的含金量。在大学讲坛上师生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的形象是历史上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在他的事迹中有积极的,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应该否定的一面。恩格斯说“在文明时代,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历史是复杂的,我们看问题也必须复杂起来。应该用辨证的眼光去看问题,去分析苏武“民族英雄”称号的含金量。天汉元年(公元前 100 年)时为中郎将的苏武受汉武帝之命,作为一个和平友好的使者出使匈奴,送还被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者。到达匈奴后,由于匈奴内部发生谋反事件,副使张胜与参与谋反的常惠有私约,案发后苏武便受此牵连。苏武得知此事,认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遂拔佩刀自刎,后经胡巫抢救,脱离危险。匈奴单于“壮其节”,“意欲降之”,于是对他进行了百般劝诱和威胁,但苏武誓死不降。单于又把他置于大窖中,“绝不饮食”。时逢天降雨雪,苏武在窖中吞吃雪和毡毛,数日未死,匈奴人认为他有神灵保佑。单于无奈,让他到北海无人之处放牧羝羊,并告诉他只有羝羊产乳才能回归汉朝。苏武在北海,虽生活屡陷困顿,甚至掘野鼠窝,吃野鼠所藏草籽,但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仍不降匈奴,被羁留匈奴长达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班固在《李广苏建传》的赞中说:“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使命’,苏武有之矣”。后人据此认为苏武是“忠臣节士的楷模,不朽的民族英雄”。班固的这种不乏正统观念的对苏武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后来人对苏武形象内涵的界定。“班固的正统观念”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苏武形象的理解。苏武之所以成为民族气节的典范,只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政治需要而树立的,是统治者加在苏武头上的桂冠。而这种殊荣民众是否首肯,还应另当别论我们还记得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当中有一段关于李广自刎于军中的叙述,“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李将军得到了普通民众的认可,他守卫汉代边城的业绩,功不可没。但在班固的《汉书•李广苏建传》中却没有一笔关于民众对“苏武”评价的记载。有的同学认为苏武并没有为维护大汉王朝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作出贡献,因此就不能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关于苏武“民族英雄”称号的辩争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语文素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