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让文明成为我们的习惯 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完美谢幕。两个奥运会,是一首动听的乐曲,拨人心弦、余音绕梁;是一幅壮美的画卷,五彩缤纷、精妙绝伦;是一段深刻的记忆,已成经典、启迪未来。奥运的激情、奥运的昂扬、奥运的沸腾仿佛还在昨天,时光的脚步却已悄然迈进了 2009 年。在这后奥运时代,如何传承奥运文明,如何让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和谐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成为我们的文化、成为我们的文明,已经成为新的关注话题 不让文明成为一次性消费 东方尔 在奥运期间,北京出租车司机不文明的“京骂”绝耳了,大街小巷的“膀爷”不见了,过去横穿马路,翻越护栏,不遵守交通规则,上下公交车你推我搡马路上开“霸王”车,电线杆上、站牌上、墙上乱贴乱涂“牛皮癣”广告的不良现象几乎绝迹了。北京城真是人人言行优雅,公共秩序优良,窗口行业优质服务市容市貌环境优美。过去我们曾惊叹日本人素质高,能容纳数万人的比赛场馆,比赛结束后场内连片纸屑都没有。如今我们也做到了,能容纳八万人的鸟巢,比赛结束后也是片纸不留。 北京奥运的文明之风通过火炬传递吹遍了全国,奥运之后每一个城市都可谓旧貌换新颜,到处可见新修整的街道、新建设的造型美观的城市绿化景观和粉饰一新的高楼建筑。在奥运之前倍受国人诟病的不排队、随地吐痰、闹市扎堆围堵看热闹等陋习也少了许多。可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在我们的每一座城市中,每一个市民都已经把“文明”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了呢? 距离北京奥运会结束不到 60 天,距离北京残奥会结束才刚刚一个月,有记者报道: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成为全国旅游热点的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每天数十万游人留下了近百吨垃圾,中心区的环卫人员增加至 3000 人依然忙得一塌糊涂。又有几个月过去了,当奥运渐渐成为一个记忆淡出我们的谈资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时髦女郎牵着的狗,又堂而皇之地在光天化日之下随地大小便;公共汽车上,哪怕是身边站着耄耋老人,十七八九的大小伙子和美眉们依然坐在椅子上岿然不动……这不禁让我们心里在嘀咕,难道奥运就这么过去了吗?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有一网站搞过一次调查:71.4%的网友认为奥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其中 44.3%的网友表示,奥运会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了中国,27.2%的网友表示,自己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参与各种社会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奥运的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一位奥运会志愿者更是深有感触地说:“服务北京奥运会期间...